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醉鱼草

醉鱼草,中药名。为醉鱼草科植物醉鱼草BuddlejalindleyanaFort.的茎叶。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祛风解毒,驱虫,化骨鲠之功效。常用于痄腮,痈肿瘰疬,蛔虫病,钩虫病,诸鱼骨鲠。

中文名称

醉鱼草

别名

鱼尾草、醉鱼儿草、樚木、闹鱼花、痒见消、四方麻、阳包树、鱼鳞子、药杆子、驴尾草、羊尾巴、防痛树、鸡公尾、毒鱼藤、鲤鱼花草、药鳗老醋、野巴豆、老阳花、萝卜树子、药鱼子、土蒙花、花玉成、四棱麻、羊饱药、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温

毒性

有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解毒,驱虫,化骨鲠。

主治

痄腮,痈肿瘰疬,蛔虫病,钩虫病,诸鱼骨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口服不宜过量,否则可产生头晕,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木和震颤等毒副反应。

药理作用

1、杀昆虫作用。

2、抑菌作用。

相关论述

《纲目》:“醉鱼草,花色状气味并如芫花,毒鱼亦同,但花开不同时为异尔。按《中山经》云:熊耳山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名曰葶菀,可以毒鱼,其此草之类欤?”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治疗支气管哮喘。

相关配伍

1、治痄腮:醉鱼草15g,枫球7枚,荠菜9g。煮鸡蛋食。(《湖南药物志》)

2、治瘰疬:醉鱼草全草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钩虫病:醉鱼草,首剂15g,后逐日增至150g。水煎,于晚饭后及次晨饭前分服。疗程5-7d。(南药《中草药学》)

附注

醉鱼草花、醉鱼草根亦供药用。醉鱼草花有祛痰、截疟、解毒的作用,主治痰饮喘促、疟疾、疳积、烫伤,孕妇禁用;醉鱼草根有活血化淤、消积解毒的作用,主治经闭、血崩、症瘕、小儿疳积、痄腮、哮喘、肺脓疡,孕妇禁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切碎,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小枝呈四棱柱形,表面茶褐色。幼枝具密被黄色星状毛及鳞片。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表面浅黄棕色,先端尖,基部楔形或钝圆,全缘或有疏锯齿,质脆易碎。花序穗状,长7-20cm,花冠4裂,呈暗棕色。气微,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醉鱼草科植物醉鱼草。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2.5m。树皮茶褐色,多分枝,小枝四棱形,有窄翅。棱的两面被短白柔毛,老则脱落。单叶对生;具柄,柄上密生绒毛;叶片纸质,卵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8cm,宽1.5-3c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具稀疏锯齿;幼叶嫩时叶两面密被黄色绒毛,老时毛脱落。穗状花序顶生,长18-40cm,花倾向一侧;花萼管状,4或5浅裂,有鳞片密生;花冠细长管状,微弯曲,紫色,长约15mm,外面具有白色光亮细鳞片,内面具有白色细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圆形;雄蕊4;花丝短,贴生;雌蕊1,花柱线形,柱头2裂,子房上位。蒴果长圆形,长约5mm,有鳞,熟后2裂,基部有宿萼。种子细小,褐色。花期4-7月,果期10-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2700m的山坡、林缘或河边土坎上。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9-0044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