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疽

唇疽,中医病名。生于唇部,上下左右无定处,色白或暗,肿势散漫不痛,甚者肿硬木痛。属脱疽范畴。
其它名称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病因
基本病因
素体阳虚,阴寒侵袭,阻于血脉,致血虚寒凝,复又过食膏粱厚味、辛辣炙煿,致脾胃积热,熏蒸于上,凝结唇部,发为唇疽。
治疗
其他治疗
1、初起宜消,用离宫锭(血竭9g,朱砂6g,胆矾9g,京墨30g,蟾酥9g,麝香4.5g,上药为末,凉水调成锭)凉水磨浓涂之。
2、已溃外贴琥珀膏(铅粉30g,血余炭24g,轻粉12g,银珠21g,花椒14粒,黄蜡120g,琥珀末15g,麻油240g,熬膏)。
3、肿痛溃烂,腐肉未化,用生肌定痛散(生石膏3g、辰砂9g、冰片0.6g、硼砂15g,上药研细末)撒患处。
4、腐肉已脱,仍溃烂肿痛者,用轻乳生肌散(生石膏30g,血竭15g,乳香15g,轻粉15g,冰片3g,白芷3g,研末)外掺。不收口者加鸡内金3g。
5、腐肉化尽用腐尽生肌散(儿茶9g,乳香9g,没药9g,冰片3g,麝香0.6g,血竭9g,三七9g,研细末)撒之。有水者加龙骨3g,欲速收口加珍珠30g,研极细兑入和匀,撒患处。
预防
预防措施
1、勿过食生冷,避免寒邪侵袭,直中伤阳。
2、忌食膏粱厚味、鸡鹅羊肉、辛辣炙煿等物。
3、唇疽溃后,避风保暖,免生它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