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当归四逆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温里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效。主治血虚寒厥证。症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临床常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
补阳还五汤,中医方剂名。《医林改错》。为理血剂。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症见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临床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冠心病、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单侧上肢、或下肢痿软等属气虚血瘀者。
独活寄生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为祛湿剂。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效。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症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
清金化痰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杂病广要》引《统旨》。具有清肺化痰之功效。主治咳嗽;因火者,咽喉干痛,面赤,鼻出热气,其痰嗽而难出,色黄且浓,或带血丝,或出腥臭。
四君子汤,中医方剂学。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补益剂。具有益气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证。症见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
真武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症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肠结核等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者。
小柴胡汤,中医方剂学。出自《伤寒论》。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热入血室证,症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汁返流性胃……
温胆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属胆郁痰扰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注解伤寒论》卷六。具有助阳解表之功效。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蜷卧,苔白,脉反沉者。
补中益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内外伤辨惑论》。为补益剂。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治脾虚气陷证、气虚发热证。症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或见于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临床常用于治疗内脏下垂、慢性胃肠炎、慢性菌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9-0044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