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肚子疼没来月经

肚子疼(腹痛)没来月经,如果处于非经期,可能是腹部受凉、饮食不当、盆腔炎、肠炎等因素引起的;如果在月经来潮的前几天出现腹痛,可能是激素水平变化、经前期综合征、盆腔淤血综合征等因素引起的;如果比预期的月经来潮时间推迟了且伴有腹痛,可能是怀孕、异位妊娠、宫腔粘连等因素引起的。不同的原因,其处理措施有所不同。

一、非经期腹痛。

  • 1、腹部受凉:如果天气比较寒冷而穿着露脐装,或者夜间睡觉没有盖被子等,均可能使腹部受凉,导致胃肠道平滑肌过度收缩而引发胃肠痉挛,从而出现腹痛的症状。对于这种情况,可适当喝一些热水或者红糖姜水,也可以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有助于缓解症状,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元胡止痛片等药物进行止痛。
  • 2、饮食不当:如果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而食物中可能会携带较多的细菌,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会刺激肠道黏膜,诱发肠痉挛,从而引起腹痛。另外,如果摄入了大量寒凉或者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腹痛。对于这种情况,可遵医嘱服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匹维溴铵片等药物,来缓解疼痛症状,在此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寒凉、辛辣刺激的食物。
  • 3、盆腔炎:本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器官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炎症,由病原体感染所导致。炎症刺激会导致组织器官充血、水肿,因此会出现腹痛的症状,患者可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此类患者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一般选择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用药,包括头孢噻肟、克林霉素、甲硝唑等,给药方式包括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输液等多种途径。
  • 4、肠炎:本病是指微生物感染、机体免疫失调等原因引起的肠道炎症性反应。由于炎症刺激肠道黏膜,会诱发肠痉挛,因此会出现腹痛的症状,患者可伴有腹泻、血便等症状。此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针对肠炎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感染引起者需要抗感染,可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机体免疫机制异常所致者,可应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以及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
  • 5、其他:阑尾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胃炎、肠结核等疾病,也可能会导致腹痛。

二、月经来潮前腹痛。

  • 1、激素水平变化:月经来潮前,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较高,在这两种激素的共同作用下,盆腔会处于充血状态,部分女性会因此而出现下腹疼痛、坠胀感。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 2、经前期综合征:本病是一种发生于育龄期女性的临床综合征。在月经来潮前,患者可出现腹痛,并伴有乳房胀痛、头痛、背痛、烦躁易怒、焦虑等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可逐渐缓解、消失。此类患者需要调整心理状态,保持精神放松,并合理饮食,避免摄入高盐、高脂的食物,例如腊肉、炸薯条等,禁止饮用浓茶、咖啡。另外,也可遵医嘱口服避孕药、维生素B6片、螺内酯片,以及阿普唑仑片、盐酸氟西汀片等抗焦虑、抑郁类药物,来缓解症状。
  • 3、盆腔淤血综合征:本病是由于盆腔静脉流出盆腔不畅或受阻所引起的一种症候群。患者在月经来之前数天就会出现下腹痛,部分患者还可逐渐转为痉挛性疼痛,到月经来潮的前一天或第一天最严重,月经第二天以后明显减轻,可伴有深部性交痛、月经过多等症状。此类患者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久站立,并注意节制房事,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醋酸甲羟孕酮片、地奥司明片等药物,来缓解症状;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三、月经来潮推迟且腹痛。

  • 1、怀孕:对于育龄期的女性来说,有正常的性生活,但未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出现月经来潮推迟且腹痛的现象,有可能是怀孕引起的,可能会同时伴有恶心、厌食油腻、乏力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可以自己使用早孕试纸进行检测,也可以到医院进行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或者B超检查,以确认是否怀孕。
  • 2、异位妊娠:指受精卵在宫腔以外部位着床发育。该病典型症状为停经、腹痛、阴道流血,因此,对于性生活时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女性来说,如果出现月经推迟且腹痛,需警惕异位妊娠的可能性,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血hCG检测和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后,应立即进行处理,病情较轻、腹痛不严重、出血量小、无休克者,一般可采用甲氨蝶呤片治疗;如果腹痛剧烈、出血量大,导致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休克表现时,通常需纠正休克并尽快手术。
  • 3、宫腔粘连:如果近期进行过人工流产、诊断性刮宫等宫腔操作,则会使子宫内膜受到损伤,容易导致宫腔粘连,从而引起月经来潮推迟。另外,宫腔粘连会使经血排出受阻,这样就会引起子宫收缩,从而导致腹痛。对于这种情况,症状较重、有生育要求的女性需要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宫内放置节育器或者进行球囊扩张,防止宫腔再粘连。

综上,引起肚子疼没来月经的原因比较复杂,建议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到医院妇科、消化内科等科室就诊,进行体格检查、超声检查等,以明确病情和具体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

发布时间:2025-01-21 19:51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