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中都穴

中都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为足厥阴肝经之郄穴。其在人体的小腿内侧,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该穴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血、调和肝脾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疝气、小腹痛、崩漏、恶露不尽等病证。

名称

中都穴

别名

中郄、太阴、大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厥阴肝经

位置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

疝气、小腹痛、崩漏、恶露不尽等

功能

疏肝理气、调经止血、调和肝脾

名词释义

中,指中间;都,会聚之义。该穴在胫骨的中部,为肝经之气深聚之处,故命名为中都穴。

功能作用

中都穴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血、调和肝脾的功效。

定位

中都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解剖

中都穴在胫骨内侧面中央;其内后侧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中支。

详细主治

1、生殖系统病证,如月经不调、痛经、崩漏、恶露不尽等。

2、消化系统病证,如腹痛、泄泻等。

3、经络四肢病证,如下肢痿痹、小腿痹痛、脚软弱无力等。

4、其他病证,如疝气、小腹痛、胁痛等。

详细操作

中都穴可采用针刺、艾灸等操作方法。

1、针刺:平刺0.5~0.8寸,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病证,医生会灵活选用补法、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的针刺手法。需注意,针刺治疗必须由专业中医师进行操作,患者不可自行操作,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2、艾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中都穴现代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肠炎、膝关节炎、肝炎等疾病。

配伍

中都穴可与太冲穴、归来穴、肝俞穴、阴陵泉穴、太溪穴等穴位配伍,以达到治疗相关病证的目的。

1、配太冲穴、关元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治疝气痛,小腹痛。

2、配归来穴、血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治痛经,恶露不尽。

3、配肝俞穴,治肝炎。

4、配期门穴、支沟穴,治胁痛。

5、配阴陵泉穴、足三里穴、解溪穴,治下肢痿痹。

6、配太溪穴、足三里穴,治下肢软弱无力。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卷三》:“肠澼,中郄主之……崩中,腹上下痛,中郄主之”。

2、《备急千金要方》:“主足下热,胫寒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

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五》:“治肠澼㿉疝,少腹痛,妇人崩中,因产恶露不绝”。

4、《针灸大成·卷七》:“主肠澼,㿉疝,小腹痛不能行立,胫寒,妇人崩中,产后恶露不绝”。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