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穴

归来穴是人体经络穴位之一,归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该穴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带、行气止痛、益气升提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小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等病证。
名称
别名
出处
隶属
位置
主治
功能
名词释义
归者,回返、归回等之谓;来者,返回、回来等之谓。归来者,言气之归元、返本也。凡养生吐纳者,当吸气时,腹气上升,与中气交会于气海处;呼气时,腹气下降,名曰气息归根。本穴为腹气下降时之根,能使不归之气归元,返回本位;又因此穴主治阴丸上缩、阴挺等症,可使其复归原位,故名归来。
功能作用
归来穴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带、行气止痛、益气升提的功效。
定位
归来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
1、肌肉:在腹直肌外缘,有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
2、血管: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
3、神经:布有髂腹下神经。
详细主治
归来穴主要用于治疗腹部病证、妇科病证、男科病证。
1、腹部病证:小腹胀满、小腹痛等。
2、妇科病证: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
3、男科病证:阴丸上缩、阴茎痛、阴囊痛等。
4、其他病证:疝气、奔豚、大便干结等。
详细操作
归来穴可采用针刺、艾灸等操作方法。
1、针刺:直刺1~1.5寸,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2、艾灸: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炷灸5~7壮。
临床运用
归来穴现代常用于治疗卵巢炎、子宫脱垂、闭经、子宫内膜炎、腹股沟疝、睾丸炎等疾病。
配伍
归来穴可与太冲穴、天枢穴、支沟穴、中极穴、维胞穴等穴位配伍,以达到治疗相关病证的目的。
1、配太冲穴、气海穴,治疝气。
2、配天枢穴、中极穴、血海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
3、配支沟穴、太冲穴、阳陵泉穴,治奔豚气。
4、配中极穴、三阴交穴、血海穴,治闭经。
5、配维胞穴、三阴交穴、气海穴,治子宫下垂。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卷八》:“奔豚,卵上入,痛引茎,归来主之”。
2、《针灸甲乙经·卷八十二》:“女子阴中寒,归来主之”。
3、《针灸聚英·卷一上》:“主奔豚,卵上入腹,引茎中痛,妇人血脏积冷”。
4、《针灸大成·卷三》:“小肠气痛,归来主之。
5、《针灸大成·卷六》:“主小腹奔豚,卵上入腹,引茎中痛,七疝,妇人血脏积冷”。
6、《千金翼方·卷二十六》:“阴冷肿痛,灸归来三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