龈交穴

龈交穴是人体经络穴位之一,归属于督脉,位于上唇内,上唇系带与上牙龈的交点。本穴具有宁神镇痉、清热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口歪、口噤、齿衄、癫狂等病证。
名称
别名
出处
隶属
位置
主治
功能
名词释义
龈,指牙龈;交,交会、交接之义。穴位于口内上门齿齿根部,唇系带与齿龈相结合处,唇齿相交之所,又为任督二脉与胃阳明经交会之所,故名之龈交。
功能作用
龈交穴具有宁神镇痉、清热消肿的功效。
定位
龈交穴在上唇内,上唇系带与上牙龈的交点。
解剖
有上唇系带;有上唇动、静脉;布有上颌神经分支。
详细主治
龈交穴可用于治疗头面口齿病证、神志病证等。
1、头面口齿病证,如口歪、口噤、口臭、齿衄、齿痛、鼻衄、面赤颊肿、唇吻强急等。
2、神志病证,如癫狂等。
3、其他病证,如项强、腰痛、痔疮等。
详细操作
龈交穴主要采用针刺治疗,向上斜刺0.2~0.3寸,或用三棱针挑刺。
需要注意的是,针刺治疗必须由专业中医师进行操作,患者不可自行操作,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临床运用
龈交穴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瘫、中风后遗症、齿龈炎、鼻息肉、癔病、腰扭伤等疾患。
配伍
龈交穴可与上关穴、风府穴、合谷穴、承浆穴等穴位配伍,以达到治疗相关病证的目的。
1、配上关穴、大迎穴、翳风穴,治口噤不开。
2、配风府穴,治颈项强急。
3、配合谷穴,治牙龈肿痛,口㖞口噤。
4、配承浆穴,治口臭。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卷七》:“痉,烦满,龈交主之”。
2、《针灸甲乙经·卷十二》:“目痛不明,龈交主之……齿间出血者,有伤酸,齿床落痛;口不可开引鼻中,龈交主之……鼻中息肉不利,鼻头额頞中痛,鼻中有蚀疮,龈交主之”。
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三》:“治面赤心烦痛,颈项急不得回顾。治小儿面疮癣久不除,点烙亦佳”。
4、《针灸聚英·卷四》:“鼻痔必取龈交”。
5、《针灸大成·卷七》:“主鼻中息肉,蚀疮,鼻塞不利,额頞中痛,颈项强,目泪眵汁,牙疳肿痛,内眦赤痒痛,生白翳,面赤心烦,马黄黄疸,寒暑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