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白果,中药名。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的功效。主治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
别名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毒性
药材分类
饮片名称
功效作用
敛肺定喘,止带缩尿。
痰多咳喘,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1、内服:煎汤,3-9g;或捣汁。
2、外用:适量,捣敷;或切片涂。
白果的毒性成分能溶于水,加热可被破坏,故熟用毒性小。若作为食品,应去种皮、胚芽,浸泡半天以上,煮熟透后才可食用。一般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烦躁不安,惊厥,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紫绀,昏迷,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解救方法:服后2-3小时内,应洗胃,导泻,利尿,服蛋清或活性炭,以延缓毒素的继续吸收;呼吸困难或紫绀者,应给氧并予呼吸兴奋剂;惊厥抽搐者,给予安定、苯巴比妥等镇静、抗惊厥药,静脉注射髙渗葡萄糖。中药可用甘草30g水煎服,或白果壳30-60g水煎服,或用木香适量加开水磨汁,入麝香少许服之。
1、白果有毒,不可过量服用,小儿尤当注意。过食白果可致中毒,出现腹痛、吐泻、发热、紫绀以及昏迷、抽搐,严重者可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2、白果不宜与可待因、吗啡、度冷丁、苯巴比妥等镇咳药和麻醉药同用,可以加重麻醉,抑制呼吸。
3、咳嗽痰稠不利者服后易致咳痰困难,故应慎用。
4、有实邪者忌服。
5、喘咳,气逆,带下,小便频数等实证者忌用;外感初起或外邪未除者忌用。
6、白果可扩张脑血管,故脑出血患者忌用。
白果主要含黄酮类成分(山奈黄素、槲皮素、芦丁、白果素、银杏素、穗花双黄酮等)、银杏萜内酯类成分(银杏内酯A、C等),以及酚酸类成分,如银杏毒素、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银杏二酚、白果醇、6-(8-十五碳烯基)-2,4-二羟基苯甲酸、6-十三烷基-2,4-二羟基苯甲酸、腰果酸等。
本品有平喘、降低血压、抗心肌缺血、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等药理作用。
1、《医学入门》:“清肺胃浊气,化痰定喘,止咳。”
2、《本草纲目》:“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嚼浆涂鼻面手足,去阴虱。”“食多则收令太过,令人气垂昏顿。《三元延寿书》言昔日有饥者,同以白果代饭食饱,次日皆死也。”
3、《本草便读》:“上敛肺金除咳逆,下行湿浊化痰涎。”
临床应用
1、治疗喘咳由风寒引发,且见恶寒发热,常与麻黄、甘草同用,如鸭掌散(《摄生众妙方》)。
2、若外感风寒而内有蕴热之喘咳痰黄,常与麻黄、黄芩、桑白皮等同用,如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3、若肺热燥咳,喘闷无痰,常配伍天冬、麦冬、款冬花等养阴、润肺药。
4、若肺肾两虚之喘咳,呼多吸少,常配伍五味子、核桃仁等药,以补肾纳气,敛肺平喘。
5、治下元虚衰,带脉失约之带下色清质稀,常配伍莲子、山药等以健脾益肾止带;若脾虚夹湿热下注,带下色黄腥臭,常配伍芡实、山药、黄柏等,以健脾化湿,清热止带,如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6、治小便白浊,常与萆薢、益智仁等同用,以分清别浊。
7、治肾气不固而梦遗滑精,或小便频数,遗尿,可单用或与熟地、山茱萸、覆盆子等补肾固涩药同用。
1、白果配麻黄:白果性涩而收,长于敛肺化痰定喘;麻黄辛温宣散,尤善发散风寒,宣肺平喘。两药配伍,一散一收,敛肺而不留邪,宣肺而不耗气,适用于哮喘痰嗽实证。
2、白果配五味子:白果性涩而收,长于敛肺化痰定喘;五味子味酸收敛,善敛肺止咳,补肾宁心。两药伍用,可增强敛肺止咳之功,适用于肺虚久咳及肺肾两虚喘咳。
3、白果配山药:白果性涩而收,既能敛肺化痰定喘,又可止带缩尿;山药甘平,功专补脾养胃,补肾涩精。两药相合,共奏健脾止带、缩尿止遗之功,适用于脾虚带下清稀或色黄腥臭,脾肾两虚之尿频遗尿诸证。
白果与桑白皮:二者均属化痰止咳平喘药,均入肺经,能平喘。但白果性平而涩,功能敛肺定喘,化痰力较弱,主治哮喘痰嗽之证;又能止带缩尿,用于带下白浊,遗尿尿频。桑白皮性寒而甘,专泻肺火及肺中水气而平喘,主治肺热咳喘及痰饮停肺之咳喘,又善利水消肿,用治水肿。
百咳宁片、复方蛤青片、噎膈丸。
定喘汤(《摄生众妙方》)、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腐竹白果粥
1、功效:养胃、清肺热、固肾气。适用于脾虚带下等。
2、原材料:白果12g,腐竹50g,粳米100g。
3、做法:将白果去壳皮,粳米洗净,腐竹泡发。将以上材料同煮为稠粥。
4、用法:每日1次,空腹服食。
加工炮制
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外种皮,洗净,稍蒸或略煮后,烘干。
1、白果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白果仁
取净白果,除去硬壳。用时捣碎。
3、炒白果仁
取净白果仁,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显黄色,有香气,取出,放凉。用时捣碎。
4、蒸白果仁
取净白果仁置蒸笼内,加热蒸透,取出干燥。
5、煨白果
(1)火煨:取带壳白果,放入暗炭火中,煨至外壳爆裂即取出,剥去外壳取肉即得。
(2)纸煨:取原药材,用湿草纸裹好,置灰火中煨至有香气,取出,打破去壳。
(3)面煨:面粉拌水裹后投入子母火中烧煨,取出去壳。
6、蜜白果仁
先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倒入捣碎的白果仁,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白果仁0.5kg,用炼蜜0.06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炒白果仁、蒸白果仁、煨白果仁、蜜白果仁,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防泛油。
药材鉴别
本品略呈椭圆形,一端稍尖,另端钝,长1.5-2.5cm,宽1-2cm,厚约1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平滑,具2-3条棱线。中种皮(壳)骨质,坚硬。内种皮膜质,种仁宽卵球形或椭圆形,一端淡棕色,另一端金黄色,横断面外层黄色,胶质样,内层淡黄色或淡绿色,粉性,中间有空隙。气微,味甘、微苦。
1、白果、白果仁:参见“药材性状”项。
2、炒白果仁:形如白果仁,色略深,微带焦斑;味甘、微苦。
3、蒸白果仁:形如白果仁,色泽加深,无粉性。
4、煨白果:形如白果仁,显油润,有香气。
5、蜜白果仁:形如白果仁,色泽加深,味甜。
植物学信息
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
落叶乔木,高可达40m。枝有有长枝与短枝,幼树树皮淡灰褐色,浅纵裂,老则灰褐色,深纵裂。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3-8簇生;柄长3-10cm;叶片扇形,淡绿色,无毛,有多数2叉状并列的细脉,上缘宽5-8cm,浅波状,有时中央浅裂或深裂。雌雄异株,花单性,稀同株;球花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雄球花成柔荑花序状,下垂;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2叉,每叉顶生一盘状珠座,每珠座生一胚珠,仅一个发育成种子。种子核果状,椭圆形至近球形,长2.5-3.5cm,径约2cm;外种皮肉质,有白粉,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中种皮骨质,白色,具2-3棱;内种皮膜质,胚乳丰富。花期3-4月,种子成熟期9-10月。
北自沈阳,南达广州,东起华东,西南至贵州、云南都有栽培。
主产于河南、四川、广西、山东。
生于海拔500-1000m的酸性土壤,排水良好地带的天然林中。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耐寒、耐旱、忌涝。在年平均温度10-18℃,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20℃,年降雨量600-1500mm的气候及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良好。不宜在阴坡、积水或盐分太重的土壤中栽种。
用种子、分株和嫁接繁殖。
1、种子繁殖:种子秋季采收后,当年播种或翌年春播种,春播需混砂催芽,播种量每1公顷600-675kg,横向开沟,沟距25-30cm,深4cm,每隔10cm播1粒种子,覆土3-4cm,当年苗高25-30cm,秋季落叶后可移栽。
2、分株繁殖:从壮龄雌性母树根蘖苗中选留4-5株健壮苗,高1m左右时移栽。
3、嫁接繁殖:在30年生,长势旺盛而丰产的雌株上选2-3年生的枝条为接穗,砧木用种子繁殖的实生苗,采用切接或皮下枝接法嫁接。定植,一般早春定植,株行距5-6m或7-8m,定植前按树苗大小开穴,穴深40-50cm,宽60-70cm,起苗后如主根过长,可稍加修剪。穴栽,填土浇水踏实,然后培土成丘。按总数的5%配置雄树,雄树按风向分散栽植,以利授粉。
4、田间管理:种子发芽后,4-5月除草1次,可追施人畜粪水或氮素化肥催苗。7月和10月各除草后追施人畜粪水或土杂肥。定植后每年春季发芽前及秋季落叶后,在距主干60-100cm处开环状沟,施人畜粪水各1次。嫁接后4-5年如分枝过多过密,需适当修剪,以利生长。
1、病害
苗木茎腐病,一般在雨季后发生。病苗基部初现褐色斑块,以后韧皮部腐烂碎裂,苗木枯死。防治方法,夏季应搭荫棚,插树枝或在行间盖草保墒、遮荫。
2、虫害
(1)天牛,可用人工捕杀或放天敌肿腿蜂进行生物防治。
(2)樟蚕,可于冬季刮除树上越冬卵,6-7月摘除蚕蛹,以及用马拉松1000倍液喷杀初孵化幼虫。
(3)另有铜绿金龟子、黑胸散白蚁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