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白茅花

白茅花,中药名。为禾本科白茅属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花穗。具有止血,定痛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刀伤。

中文名称

白茅花

别名

菅花、茅花、茅盔花、茅针花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止血,定痛。
主治

吐血,衄血,刀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罨敷或塞鼻。

相关论述

1、《新修本草》:“主衄血,吐血,灸疮。”

2、《日华子》:“署刀箭疮,止血并痛。”

3、《江苏省植物药材志》:“止血,对肺病咯血及鼻衄等有效。”

4、《本经逢原》:“茅花色白轻虚,力能上升入肺,散热止衄。”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鼻衄:白茅花15g,猪鼻1个。同炖约1h,饭后服,服多次,可望根治。(《泉州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5月花盛开前,摘下带茎的花穗,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干燥的花穗呈圆柱形,长5-20cm,小穗基部和颖片密被细长丝状毛,占花穗的绝大部分,灰白色,质轻而柔软,若棉絮状。小穗黄褐色,介于细长丝状毛中,不易脱落,外颖长圆状披针形,膜质;雌蕊花柱2裂,裂片线形,裂片上着生黄棕色毛。花序柄圆柱形,青绿色。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禾本科白茅属植物白茅。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根茎白色,匍匐横走,密被鳞片。秆丛生,直立,圆柱形,光滑无毛,基部被多数老叶及残留的叶鞘。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根出叶长几与植株相等;茎生叶较短;叶鞘褐色,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具短叶舌。圆锥花序紧缩呈穗状,顶生,圆筒状,长5-20cm,宽1-2.5cm;雄蕊2,花药黄色;雌蕊1,具较长的花柱,柱头羽毛状。颖果椭圆形,暗褐色,成熟的果序被白色长柔毛。花期5-6月,果期6-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路旁向阳干草地或山坡上。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