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花

白梅花,中药名。为蔷薇科梅属植物绿萼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var.viridicalyx Makino,以花入药。具有平肝和胃的功效。主治胸胁胀痛,胃痛,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中文名称
别名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功能
平肝和胃。
主治
胸胁胀痛,胃痛,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
用量3-9g。
化学成分
花蕾含挥发油,主要为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冬末至次年早春采摘其初开放的花朵,摊开晒干即可。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干燥花蕾,呈圆球形,直径4-8mm,基部常带有小梗。苞片3-4层,褐色鳞片状。苞片内有萼片5枚,淡黄褐色,微带绿色,卵圆形,覆瓦状排列,基部与花托愈合。花瓣5枚或多数,白色或黄白色,紧紧相抱。花瓣内包含许多黄色丝状的雄蕊。中心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而有细长的花柱。质轻。气香,味淡而涩。以花匀净、完整、含苞未放、萼绿花白、气味清香者为佳。主产江苏、浙江等地。花冠红色者,称为红梅花,形态与白梅花相似,但较白梅花稍大,花冠淡红色,重瓣,萼红褐色。主产四川、湖北等地。但药用以白梅花为主,红梅花则较少使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蔷薇科梅属植物绿萼梅。
形态特征
乔木,高约4m。树皮灰紫色,幼枝深绿色有时微带紫色。单叶互生;叶柄长1-15cm,柄上部及叶基具有腺体数枚;叶片宽椭圆形至倒卵形,长4-7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细小锐锯齿,两面有柔毛,或仅下面脉上有毛。冬末至翌年早春先叶开白色花,花1-2朵簇生于叶痕之上,有香气;花梗极短;花萼5片,绿色;花瓣5,倒卵形,单瓣或重瓣,花径约2.5cm,雄花多数,花丝白色;雌蕊1,花柱上部2裂,多不结实。
生长环境
栽培于庭园中,南部各省可露地栽培,北部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