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树果

柏树果,中药材名。为柏科植物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的球果。具有祛风,和中,安神,止血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胃痛呕吐,烦躁,失眠,劳伤吐血。
中文名称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和中,安神,止血。
主治
感冒发热,胃痛呕吐,烦躁,失眠,劳伤吐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
化学成分
种子油含脂肪酸,含亚油酸,油酸。
1、《草木便方》:散表寒,通关利窍,祛风痰,行气散郁,止呕吐,定魄安魂。
2、《分类草药性》:安神除烦。
3、《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风寒感冒,胃痛及虚弱吐血。
4、《重庆草药》:解风邪,安神,止血;用治血热烦躁,小儿寒热高烧,吐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寒感冒、头痛、胃痛:(柏木)球果2-3枚。捣碎和酒吞服。
2、治吐血:(柏木)球果9-15g。晒干研粉,甜酒冲服。(1、2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10月,果实长大而未裂开时采收。晒干备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成熟干燥球果呈圆球形,直径8-12mm,暗褐色;种鳞4对,顶端为不规则五角形或方形,能育鳞有种子5-6粒。种子宽倒卵状菱形或近圆形,略扁,淡褐色,有光泽,长约2.5mm,边缘具窄翅。气微,味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柏科植物柏木的球果。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5m,胸围达2m。树皮淡褐色;大枝开展;小枝细长、下垂,生鳞叶的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绿色;较老的小枝圆柱形,暗褐色紫色,略有光泽。叶二型;鳞叶长1-1.5mm,先端锐尖,中央之叶的背面有条状腺点,两侧之叶背部有棱脊。雄球花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3mm;雌球花长3-6mm,近球形。球果圆球形,径8-12mm,熟时暗褐色;种鳞4对,先端为不规则五角形或方形,中央有尖头或无,能育种鳞有5-6粒种子;种子宽倒卵状菱形或近圆形,扁,长约2.5mm,淡褐色,有光泽,边缘具窄翅。花期3-5月,球果翌年5-6月成熟。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及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陕西、甘肃等地。以四川、湖北西部和贵州栽部最多,江苏南部也有栽培。
生长环境
为我国特产树种。
生长见习
柏木属亚热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3-19℃,1月份平均气温3-8℃,7月份平均气温20-30℃,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的地区适宜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能耐瘠薄干旱。且稍耐水湿,中性、微酸性、石灰质土壤均能生长。
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种子采收后秋、冬、春、三季均可播种,但以秋播为好。条播,行距20-25cm,播幅5cm,每1hm播种90-120kg,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播后盖草,1个月左右幼苗出土,揭去盖草。立冬前后当苗展现三轮以上真叶时,可追施草木灰,以保温抗寒。翌年4-8月追施人粪尿、硫酸铵等肥,促进苗木生长。播后育苗三年可移栽,立春至春分期间移植,挖径50cm,深40cm的穴,每1hm移苗3000-3600株。3.田间管理移栽当年及次年雨季应除草松土2次,以后每年1次。修枝不宜过早,一般只宜修去下部干枯枝条。
病虫防治
赤枯病,发病初期结合苗期管理喷施波美0.5-1.0度的石硫合剂。害虫主要有柏毛虫为害,可于早春用击树震荡法捕捉幼虫。用灯火诱杀成虫哦,剪去有茧、卵的枝条并烧毁之。亦可用90%敌百虫或50%杀螟松乳剂1500倍液喷杀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