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臭牡丹

臭牡丹,中药名。为马鞭草科大青属植物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的茎叶。具有解毒消肿,祛风湿,降血压的功效。主治痈疽,疔疮,发背,乳痈,痔疮,湿疹,丹毒,风湿痹痛,高血压病。

中文名称

臭牡丹

别名

大红袍、臭八宝(《植物名实图考》),矮童子(《分类草药性》),大红花(《贵州民间方药集》),野朱桐、臭枫草、臭珠桐(《福建民间草药》),矮桐(《江西民间草药》),逢仙草(《湖南药物志》),臭灯桐、假真

性味归经

味辛、微苦,性平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消肿,祛风湿,降血压。

主治

主要用于痈疽,疔疮,发背,乳痈,痔疮,湿疹,丹毒,风湿痹痛,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或入丸剂。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
化学成分

臭牡丹叶和茎含有机酸类:琥珀酸,茴香酸,香草酸,另含乳酸镁,硝酸钾和麦芽醇,木栓酮,蒲公英萜醇,赫桐甾醇。茎含二萜成分:bungone;A、B。全草中含臭牡丹甾醇,α-香树脂醇,桢桐酮。地上部分含过氧化物bungein A。

药理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臭牡丹注射液尾静脉注射0.1ml(含黄酮4.6mg),能显着提高小鼠中性白细胞吞噬指数及吞噬百分率,提示本品能增强血清中调理素的活力。臭牡丹对大鼠免疫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尤其在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方面作用更加显著。

2、对子宫圆韧带肌电的影响:分别以臭牡丹水煎醇提取物15g/kg、总生物碱45g/kg,及乳酸镁27mg/kg静脉注射,可引起家免子宫圆韧带肌电发放,呈囝发性增强。给药后10-15min开始出现,持续30min。此作用可被预先静脉注射酚妥拉明所阴断,普萘洛尔则无影响,表明臭牡丹增强子宫圆韧带肌电的发放假与兴奋子宫α肾上腺素受体有关。臭牡丹治疗子宫脱垂可能是由于产强子宫圆韧带张力所致。

3、其他作用:臭牡丹注射液体外试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副伤寒甲型杜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伤寒、副伤寒乙型杜菌、大肠杜菌也有一寂静的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洗痔疮,治疔,一切痈疽,脱肛。

2、《福建民间草药》:活血散瘀,拔毒消痈。

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健脾,养血,平肝。治崩带及小儿疳气。

4、江西《草药手册》:叶:有降压作用。

5、《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止痛。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疔疮:苍耳、臭牡丹各一大握。捣烂,新汲水调服。泻下黑水愈。(《赤水玄珠》)

2、治一切痈疽:臭牡丹枝叶捣烂罨之。(《纲目拾遗》)

3、治痈肿发背:臭牡丹叶晒干。研极细末,蜂蜜调敷。未成脓者能内消,若溃后局部红热不退,疮口作痛者,用蜂蜜或麻油调敷,至红退痛止为度(阴疽忌用)。(《江西民间草药》)

4、治乳腺炎:鲜臭牡丹叶半斤,蒲公英三钱,麦冬全草四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服。

5、治肺脓疡,多发性疖肿:臭牡丹全草三两,鱼腥草一两。水煎服。

6、治关节炎:臭牡丹鲜叶。绞汁,冲黄酒服,每天两次,每次一杯,连服二十天,如有好转,再续服至痊愈。

7、治头痛:臭牡丹叶三钱,芎二钱,头花千金藤根一钱。水煎服。

8、治疟疾:臭牡丹枝头嫩叶(晒干,研末)一两,生甘草末一钱。二味混合,饭和为丸如黄豆大。每服七丸,早晨用生姜汤送下。(《江西民间草药》)

9、治火牙痛:鲜臭牡丹叶一至二两。煮豆腐服。(江西《草药手册》)

10、治内外痔:臭牡丹叶四两。煎水,加食盐少许,放桶内,乘热熏患处,至水凉为度,渣再煎再熏,一日二次。(《江西民间草药》)

11、治脱肛:臭牡丹叶适量。煎汤熏洗。(《陕西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集茎叶,鲜用或切段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碎,干燥。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十燥处,防潮。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小枝呈长圆柱形,长1-1.5m,直径3-12mm,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皮孔点状或稍呈纵向延长,节处叶痕呈凹点状;质硬,不易折断,切断面皮部棕色,菲薄,木部灰黄色,髓部白色。气微,味淡。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宽卵形,长7-20cm,宽6-15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棕褐色至棕黑色,疏被短柔毛,下面色稍淡,无毛或仅脉上有毛,基部脉腋处可见黑色疤痕状的腺体;叶柄黑褐色,长3-6cm。气臭,味微苦、辛。以枝嫩、叶多者为佳。
饮片性状
参见药材性状。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马鞭草科大青属植物臭牡丹。
形态特征

灌木,高1-2m。植株有臭味。叶柄、花序轴密被黄褐色或紫色脱落性的柔毛。小枝近圆形,皮孔显着单叶对生;叶柄长4-17cm;叶片纸质,宽卵形或狼形,长8-20cm ,宽5-15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或细锯齿,背面疏生短柔毛和腺点或无毛,基部脉腋有数个盘状腺体。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密集,有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对性形的叶状苞片,长约3mm,早落或花时不落;小苞片披针形,长约1.8cm;花萼钟状,宿存,长2-6mm,有短柔毛及少数肋状腺体,萼齿5深裂,三角形或狭三角形形,长1-3mm;花冠淡红色、红色或紫红色,花冠管长2-3cm,先端5深裂,裂片倒卵形,长5-8mm;雄蕊4,与花柱均伸于花冠管外;子房4室。核果近球形,径0.6-1.2cm,成熟时蓝紫色。花果期5-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华北、西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坡、林缘、沟谷、路旁及灌丛中。
生长见习
喜温和湿润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
繁殖方式
采用根繁殖。
栽培技术
于早春未蒴芽前,挖起老株,剪取种根,截成15cm左右的短节,按穴距30cm栽入土中,覆土踩紧。出苗后适当浇水,施肥。
病虫防治
有蚜虫为害。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