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刺蜜

刺蜜,中药名。为豆科骆驼刺属植物骆驼刺Alhagi pseudalhagi Desv.叶中分泌液凝结而成糖粒。分布于内蒙古、甘肃、新疆。具有收敛涩肠,止痛的功效。主治痢疾,腹泻,脘腹胀痛,骨蒸烦渴,头痛,牙痛。

中文名称

刺蜜

别名

羊刺蜜、草蜜、给敦罗、刺糖、骆驼刺糖、阳塔克西克尔

道地产区

内蒙古、甘肃、新疆

性味归经

味甘、酸,性平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收敛涩肠,止痛。

主治

主要用于痢疾,腹泻,脘腹胀痛,骨蒸烦渴,头痛,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化学成分

花期采集的地上部分(干)含维生素C-110毫克%、胡萝卜素10毫克%,维生素K、少量维生素B1、熊果酸0.30%、黄烷醇0.23%。干根含维生素C-80毫克%、胡萝卜素8毫克%、熊果酸0.75%。本品预试含生物碱。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骨热,痰嗽,痢暴下血,开胃,止渴,除烦。

2、《新疆药材》:疗痢疾,腹泻,腹痛。

3、《新疆中草药手册》:滋补强壮,涩肠,止痛。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痢疾,腹泻,腹痛:刺糖三钱,为末,冲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2、治顽固性头痛:刺糖二克,骆驼蓬草一克,骆驼蹄草二克。共研粉末,日服三次,每次一至二克。(《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有糖粒时,在植株下铺布,敲打植株,糖颗粒即落下,收集糖粒除去杂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呈颗粒状,直径1-5mm,我表淡黄色至棕黄色,略具粘性,气微,味甜。常混有原植物的小刺及倒卵形革质的小叶片。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骆驼刺属植物骆驼刺。

形态特征

半灌木,高60-130cm。枝无毛或近无毛,灰绿色;针刺密生,刺长1.2-2.5cm。单叶五生;叶柄长3-10mm,被贴生柔毛;托叶小,脱落;叶片以背面向上,以表面向下生长,宽倒卵形或近圆形,长0.5-2cm,宽0.4-1.5cm,先端圆形或微叫,基部楔圆形,两面被贴生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刺状,长1.5-4cm,花数朵;花萼钟状,萼齿三角形,极短,无毛或有疏毛;花冠紫色,旗瓣有短爪,长约8mm,翼瓣长约5mm,龙骨瓣较旗瓣略短,较翼瓣长;雄蕊10,(9)+1,二体;子房无毛,无柄。荚果念珠状,长2.5cm,弯曲,不开裂。种子1-5颗。花期6-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内蒙古、甘肃、新疆。

道地产区

内蒙古、甘肃、新疆。

生长环境

生于沙漠上。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