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苏

糙苏,中药名。为唇形科糙苏属植物糙苏Phlomis umbrosa Turcz.的根及全草。具有祛风化痰,利湿除痹,祛痰,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感冒,咳嗽痰多,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痈肿毒。
中文名称
别名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化痰,利湿除痹,祛痰,解毒消肿。
主治
感冒,咳嗽痰多,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化学成分
本品含黄酮甙类、氨基酸、甾体类、挥发油、糖类。及鞣质等,种子含油20.34%。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治疗感冒用糙苏全草制成醇浸膏片内服,每次1.2~2.4克,每日3次,儿童酌减;或制成冲剂,日服2次,每次7.5克。观察100例,结果75例于48小时内主要症状(发热,头痛、全身酸痛、鼻塞、咽喉痛)消失或改善,一般在服药后4~8小时症状即渐减轻,2~3天内便可治愈。但对体温在38.5℃以上的重症患者,退热作用较差。认为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如与红旱莲(湖南连翘)组成复方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关配伍
治无名肿毒:糙苏三栈,水煎服。(性味以下出《内蒙古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粗,须根肉质。茎呈方柱形,长50-150cm,多分枝,表面绿褐色,具浅槽,疏被硬毛;质硬而脆,断面中内有髓。叶对生,皱缩,展平后呈近圆形、圆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2-12cm,先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圆形,边缘具锯齿,两面均疏被短柔毛;叶柄长1-12cm,疏被毛。轮分辩率花序密被白色毛;苞片线状钻形,紫红色。花萼宿存呈峰窝状。气微香,味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唇形科糙苏属植物糙苏。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80-100cm。根长,红褐色,圆锥形或纺锤形。茎直立,四棱形。单叶对生,阔卵圆形,长5-10cm,宽4-8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有粗毛或星状毛;叶柄长2-6cm。轮伞花序;苞片披针形咸狭披针形;萼筒长约1厘米,先端有5个刺状齿;花冠白色或粉红色,2唇形,长于萼筒,喉部之上密布多数白色茸毛或星状毛,上唇2裂,拱曲,下唇3裂,外面密生茸毛;雄蕊4;花柱单一,柱头2裂。小坚果卵圆形。花期7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湖北、四川、云南、山东、江苏、安徽、广东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林中、林边灌丛中、河岸、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