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豆腐

豆腐,中药名。为豆科大豆属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种子的加工制成品。具有泻火解毒,生津润燥,和中益气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肺热咳嗽,消渴,休息痢,脾虚腹胀。

中文名称

豆腐

性味归经

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泻火解毒,生津润燥,和中益气。
主治

目赤肿痛,肺热咳嗽,消渴,休息痢,脾虚腹胀。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外用:适量,切片敷贴。

相关论述

1、宁源《食鉴本草》:“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

2、姚可成《食物本草》:“凡人初到地方,水土不服,先食豆腐,则渐渐调妥。”

3、《本草求真》:“治胃火冲击,内热郁蒸,症见消渴、胀满。并治赤眼肿痛。”

4、《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药膳食疗:

豆腐烧扁豆:

功效:益气和中、清热解毒、生津润燥,可补充老年妇女在衰老过程中蛋白质的消耗,清热明目。

原材料:豆腐1500g,扁豆20g,精盐、味精、葱花、湿淀粉、姜末、香油、黄豆芽汤各适量。

做法:将扁豆择去老筋,洗净,切片,放在沸水锅里焯透捞出,放在凉水里凉透,沥净水备用。豆腐切成小块。炒锅内放香油烧热,下豆腐块煎至两面呈金黄色时出锅。锅内留少量底油,下葱、姜煸香,放入黄豆芽汤精盐、豆腐块、扁豆片一起烧至入味,加入味精烧一会,用湿淀粉勾芡。淋入香油出锅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相关配伍

1、治赤眼肿痛:黑神散、消风散等分,白汤调,食后睡时服。仍用豆腐切片敷其上,盐就者可用,酸浆者不可用。(《证治要诀类方》)

2、治咸哮,痰火吼喘(包括急性支气管哮喘等):豆腐1碗,饴糖60g,生萝卜汁半酒杯。混和煮一沸。每日2次分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3、治杖疮青肿:豆腐切片贴之,频易。或以烧酒煮贴之,色红即易,不红乃已。(《纲目》引《拔萃方》)

4、治烧酒醉死,心头热者:用热豆腐细切片,遍身贴之,贴冷即换之,苏省乃止。(《纲目》)

5、治休息痢:醋煎白豆腐食之。(《普济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一般用黄大豆,以水浸约1d左右(夏季可较短),待豆浸胖后,带水磨碎,滤去渣滓,入锅煮沸,即成豆腐浆,再点以盐卤或石膏,即凝成豆腐花,然后用布包裹,榨去部分水分,即成。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大豆属植物大豆。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60-180cm,茎直立,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具长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7-13cm,宽3-6cm,尖端渐尖,茎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钟状,萼齿5,披针形;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龙骨瓣镰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5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生长环境
多为栽培。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