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毛耳草

黄毛耳草,中药名。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金毛耳草Hedyotis chrysotricha(Palib.)Merr.[Oldenlandia chrisotricha(Palib.)Chun]的全草。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带状疱疹,肾炎水肿,乳糜尿,跌打肿痛,毒蛇咬伤,疮疖肿毒,血崩,白带,外伤出血。
中文名称
别名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带状疱疹,肾炎水肿,乳糜尿,跌打肿痛,毒蛇咬伤,疮疖肿毒,血崩,白带,外伤出血。
内服:煎汤,10-30g;捣汁或浸酒。外用:鲜品捣敷。
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1、本草经集注:景天为之使。
2、本草经疏:病人虚寒,脾胃作泄及阴虚血热而非实热者,外证似同,内因实异,即不宜服。
3、本经逢原:胃虚食少及孕妇勿服。
1、《中国药植志》:浸酒或煎水服,治劳伤出血,并有舒筋活络的功能;捣烂敷患处,治无名肿毒及扭伤。
2、《浙江民间草药》:散血治内伤。
3、《湖南药物志》:行气散瘀,清热解毒,凉血,固齿,明目。
4、《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利尿,平肝。
临床应用
1、治湿热黄疸:鲜黄毛耳草一至二两。水煎服,连服三至七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鲜黄毛耳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3、治湿热水肿:鲜黄毛耳草一至二两,水煎服;另用石蒜鲜鳞茎一两,蓖麻种子二钱,共捣烂敷足心。(《福建中草药》)
4、治小儿急性肾炎:鲜黄毛耳草水煎加红糖服。二至三岁八钱至一两;四至六岁一两至一两半;七至十岁一两半至二两;十岁以上者二两至二两半。以上均为一日量,分三次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乳糜尿(膏淋):鲜黄毛耳草二两,金樱根六钱,灯心草、贯众各五钱。加水三碗煎成一碗。每日一剂,二次分服。如尿中有圆柱样物,加星宿菜全草七钱,牡荆子五钱;妇女患者加地根一两;病重者黄毛耳草增加一两。忌食姜、葱、蒜等。(江西《草药手册》)
6、治痢疾,肠炎:鲜腹泻草二两(干品一两),洗净,加水浓煎,去渣,取药液,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冲服。一天分两次服。(《中草医药经验交流》)
7、治中暑吐泻:鲜黄毛耳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8、治小儿高热昏睡:黄毛耳草三钱,艾叶一钱,钩藤二钱,山查三钱,蜂窝一钱。水煎服。每小时服一次,每次服一匙。(《湖南药物志》)
9、治乳腺炎:黄毛耳草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10、治妇女血崩:黄毛耳草,水煎,取汁冲红糖服。(《中国药植志》)
11、治跌打损伤及蛇咬伤:鲜黄毛耳草捣汁饮,渣敷患处。(《浙江民间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