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昏鸡头

昏鸡头,中药名。为鳞毛蕨科贯众属植物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J.Sm.的根茎。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熄风,散瘀止血,驱钩虫、蝈虫、绦虫、蛲虫的功效。主治感冒,热病斑疹,痢疾,肝炎,吐血便血,血崩,带下,乳痈,跌打损伤。

中文名称

昏鸡头

别名

鸡脑壳、鸡公头、鸡头枣、鸡老盖、铁狼鸡、小贯众、鸡头风尾、乌鸡儿、鸱头鸡、小晕鸡头、大叶狼衣、地鸡头

性味归经

味苦,性微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熄风,散瘀止血,驱钩虫、蝈虫、绦虫、蛲虫。
主治

感冒,热病斑疹,痢疾,肝炎,吐血便血,血崩,带下,乳痈,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化学成分
根茎含鞣质、挥发油、树胶、糖类、氨基酸,以及贯众甙,贯众任甙,黄芪甙,异槲皮甙等。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血虚头昏痛:昏鸡头配黑鸡炖服。(《四川中药志》)

2、治肠中寄生虫病:昏鸡头、使君子肉、槟榔、榧子。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根茎,采挖后除去须根及地上部分,晒干备用或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茎短小,形如鸡头,黑褐色;长5-8cm,粗3-4cm。表面密被多数叶柄残基,并有棕黑色弯曲的细根,顶端部有红棕色微带光泽的鳞片。叶柄残基瘦小,断面呈四方形,维管束3-4个,气微,味淡。以根茎大、须根少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鳞毛蕨科贯众属植物贯众。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状茎短,倾斜或直立,密被鳞片;鳞片大形,长1cm以上,红棕色,有亮光,卵形,渐尖。叶柄丛生,长15-30cm,密被卵形及线形鳞片,鳞片的边缘呈流苏状;叶片矩圆形,长15-45cm,宽10-17cm,单数羽状复叶,顶片三叉状;羽片10-20对,互生,下部羽片不缩短,长10cm,宽2cm,镰刀形,长渐尖,有短柄,基部圆形或上侧耳形,边缘具细锯齿;叶纸质,淡绿色,叶轴被鳞毛;叶脉联结,网状,网眼斜六角形,内藏细脉1-2条;孢子囊群圆形,散生于小叶背面,囊群盖大形,盾状,边缘呈波状,膜质,褐色。
分布区域
分布长江流域,背达陕南,南至福建及两广北部。
生长环境
生于水沟边、路旁、石上及阴湿处。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