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目

椒目,中药名。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或青椒Z.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的种子。具有利水消肿,祛痰平喘的功效。主治水肿胀满,哮喘。
中文名称
别名
性味归经
毒性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利水消肿,祛痰平喘。
水肿胀满,哮喘。
内服:煎汤,2-5g;研末,1.5g;或制成丸、片、胶囊剂。外用:研末,醋调敷。
《医学入门》:“不宜久服。”
止咳、平喘作用:椒目醇提物灌胃对氨水引咳的小鼠、枸橼酸致咳的豚鼠均有镇咳作用。而椒目水提物却未见止咳作用。椒目醇提物、水提物灌胃对组胺所致豚鼠哮喘有平喘作用。醇提物灌胃还抑制卵蛋白液致豚鼠急性过敏性支气管痉挛。
1、《本草经集注》:“利去水。”
2、《新修本草》:“主水腹胀满,利小便。”
3、《本草衍义》:“治盗汗。行水又治水蛊。”
4、朱丹溪:“止气喘。”(引自《纲目》)
5、《药性能毒》:“治痔瘘肿痛。”
6、《眼科全书》:“除湿热,治盗汗,利渗有功,所以湿热下行,目自明。”
7、《本草备要》:“治水臌,除胀,定喘,及肾虚耳鸣。”
8、《医林纂要》:“坚肾,润命门,行淫水,安相火。”
9、《本草求原》:“燥湿,消水蛊,妊娠水肿,水喘。”
10、《杭州药用植物志》:“适用于心脏病水肿,膀胱炎,小便不利,及神经性喘息等。”
临床应用
1、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椒目(水沉者),取熬之,捣如膏油。服方寸匕。(千金方》)
2、治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一两。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
3、治喘:椒目研极细末,一二钱,生姜汤调下止之。气虚不用。(《丹溪心法》)
4、治暴宿食留饮:椒目二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捣,以枣膏丸如麻子。服二丸,下,痛止。(《肘后方》)
5、治盗汗:椒目、麻黄根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无灰热酒食后调服。(《证治准绳》椒目散)
6、治久年眼生黑花,不可见者:椒目(炒)一两,苍术(炒)二两。上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醋汤送下。(《续本事方》)
7、治妇人不问年老少,经血妄行如崩:川椒目微炒出汗,尽放地上出毒,为细末。用陈米一勺,乌梅半个,煎汤服。(《普济方》引《经验良方》)
8、治痔瘘、脱肛:川椒目二钱。研末,空心,水送下。(《卫生易简方》)
9、治疝气:(花椒)子3-6g。研末,开水吞服。(《湖南药物志》)
加工炮制
9-10月果实成熟时采摘,晾干,待果实开裂,果皮与种子分开时,取出种子。
药材鉴别
种子椭圆形、类圆形或半球形,直径3-4mm,外表面黑色,具光泽,密布细小疣点。表皮脱落后露出黑色多边形网状纹理。种脐椭圆形,种脊明显。种皮质硬脆,剥除后可见淡黄色胚乳或子叶,胚乳发达;子叶肥厚,位于胚乳中央,有的种子内面大部中空,仅残留黄白色胚乳。气芳香浓烈,味辛辣凉口。
植物学信息
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花椒或青椒。
1、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m。具香气。茎干通常有增大的皮刺,当年生枝具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腹面两侧有狭小的叶翼,背面散生向上弯的小皮刺;叶柄两侧常有一对扁平基部特宽的皮刺;小叶无柄;叶片5-11,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5-7cm,宽1-3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通常微凹,基部楔尖,边缘具钝锯齿或为波状圆锯齿,齿缝处有大而透明的腺点,上面无刺毛,下面中脉常有斜向上生的小皮刺,基部两侧被一簇锈褐色长柔毛,纸质。聚伞圆锥花序顶生,长2-6cm,花轴密被短毛,花枝扩展;苞片细小,早落;花单性,花被片4-8,一轮,狭三角形或披针形,长1-2mm;雄花雄蕊4-8,通常5-7;雌花心皮4-6,通常3-4,无子房柄,花柱外弯,柱头头状。成熟心皮通常2-3,蓇葖果球形,红色或紫红色,密生粗大而凸出的腺点。种子卵圆形,直径约3.5mm,有光泽。花期4-6月,果期9-10月。2、青椒:与前种的区别在于,小叶片15-21,对生或近对生,呈不对称的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3.5cm,宽0.5-1cm;主脉下陷,侧脉不明显。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被明显分为花萼和花瓣,排成两轮;无子房柄,蓇葖果表面草绿色、黄绿色至暗绿色,表面有细皱纹,腺点色深,呈点状下陷,先端有极短的喙状尖。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1、花椒:分布于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西藏等地。2、青椒: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1、花椒:喜生于阳光充足、温暖肥沃处,也有栽培。2、青椒:生于林缘、灌丛或坡地石旁。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不耐严寒,在-18℃幼苗枝条即受冻,成年树在-25℃低温亦会冻死。耐旱,较耐荫,不耐水湿,不抗风。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中生长良好,但在石灰岩发育的碱性土壤中生长最好,故多用钙质土山地造林。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
育苗移栽法:选优良品种的母株采种,9月上旬果皮呈紫红色,种皮呈蓝黑色时,分批采摘,放室内阴干,待自行开裂,取种子,扬净,放阴凉处贮藏备用。南方秋季随采随播;北方春季3-4月播种。种子处理,因种皮坚硬,含油质,透水性较差,需脱脂处理,一般用碱水溶液(2kg水加25g纯碱)浸泡2d,以盖没种子为度,搓洗,除去种皮油脂,捞出,备用。亦可在播种前先将种子催芽后再播种。可将种子用温沙层积堆放,每隔15d翻动1次,保持一定的湿度,待播前15d将其放在温暖处,覆草盖塑料薄膜,保湿,待种子萌动后播种。或者将种子浸2-3min,置40-50℃温水中4-5d,当种皮部分开裂时,放在温暖处,用湿布盖没,当种子露白后播种。育苗地,按行距25-30cm开条沟播种。每1h㎡用种量60-75kg。出苗后苗高3-5cm时,按株距10-15cm定苗。幼苗生长期追肥1-2次,并结合松土除草。苗高1m时移栽。冬季、早春、雨季均可定植,按行株距2m×1.5m或3m×1m开穴栽种。
虫害有木橑尺蠖、蚜虫、黄凤蝶、花椒凤蝶、金花虫、黑绒金龟子、花椒天牛等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