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
马鞭草,中药名。为马鞭草科马鞭草属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截疟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湿热黄疸,痢疾,疟疾,淋病,水肿,小便不利,血瘀经闭,痛经,癥瘕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中文名称
别名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截疟。
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湿热黄疸,痢疾,疟疾,淋病,水肿,小便不利,血瘀经闭,痛经,癥瘕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1、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入丸、散。
2、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孕妇慎服。
1、《本草经疏》:“病人虽有湿热血热证脾阴虚而胃气弱者勿服。”
2、《本草从新》:“疮证久而虚者,斟酌用之。”
3、《本草用法研究》:“血虚者忌用。”
1、全草含马鞭草苷,戟叶马鞭草苷,羽扇豆醇,β-谷甾醇,熊果酸,桃叶珊瑚苷,蒿黄素。
2、地上部分含苯丙苷类成分:洋丁香酚苷;环烯醚萜苷类成分:马鞭草苷和戟叶马鞭草苷;三萜类成分:3α,24-二羟基-12-乌苏烯-28-羧酸,3α,24-二羟基-12-齐墩果烯-28-羧酸和熊果酸。
3、叶中含马鞭草新苷,腺苷,β-胡萝卜素;环烯醚萜苷类葡萄糖苷:3,4-二氢马鞭草苷;黄酮苷类: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基(1→2)β-D-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芹菜素-7-半乳糖苷,脂麻素-6-葡萄糖苷,芹菜素-7-葡萄糖醛酸苷。叶中精油含40多种成分,主要有柠檬烯,香姜黄烯,氧化丁香烯,匙叶桉油烯醇。
4、根和茎中含水苏糖。黄酮苷类成分:芹菜素7-葡萄糖,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半乳糖苷,香叶木素7葡萄糖苷,香叶木素7-半乳糖苷,香叶木素7-新橙皮糖苷和金圣草素7半乳糖苷。三萜类齐墩果酸,3-表熊果酸,3表齐墩果酸,马鞭草新苷,还含β-谷甾醇D-葡萄糖苷。
1、抗炎止痛作用:水及醇提取物对滴入家兔结膜囊内芥子油引起的炎症均有抗炎作用,后者的抗炎作用比前者好。后者中的水溶部分又较水不溶部分为佳。水提取物对电刺激家兔齿髓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给药后1h开始,3h消失;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在6h后尚未完全消失,水溶部分作用更大,而水不溶部分则无镇痛作用。
2、镇咳作用:马鞭草水煎液有一定镇咳作用,其镇咳的有效成分为β-谷甾醇和马鞭草苷。
3、对子宫的作用:马鞭草在浓度为1.6×10-2g/ml时,对大鼠子宫肌条及非妊娠和妊娠人体子宫肌条均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在大鼠子宫肌条,动情期的标本对马鞭草最为敏感加人马鞭草后常引起紧张性和收缩振幅同时增加;而其他各期的标本常常只是收缩振幅有所增加。人的子宫肌条对马鞭草的反应较弱,一般只是紧张性发生变化。在大鼠子宫肌条实验中马鞭草和PGE2有相互增强作用,而和PGF2α则只有相加作用。马鞭草在足以兴奋子宫平滑肌的浓度时,对空肠平滑肌却没有明显作用,也不能增强PGE2对空肠平滑肌的作用。
4、其他作用:马鞭草苷对交感神经末梢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哺乳动物可促进乳汁分泌。
其毒性很低,不溶血,有拟副交感作用。
1、《别录》:“主下部暨疮。”
2、《药性论》:“主破腹中恶血皆下,杀虫良。”
3、《本草拾遗》:“主癥癖血瘕,久疟,破血。”
4、《日华子》:“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5、《宝庆本草折衷》“利小便不通。”
6、《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
7、《本草蒙筌》:“去小腹卒痛难当,禁久疟发热不断。绞肠痧即效,缠喉痹极灵。杀诸般疰虫,消五种痞块。”
8、《纲目》:“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
9、《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治洗疳疮,又治生马疮用,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10、《冯氏锦囊》:“为凉血、去湿热、杀虫之药。”
11、《本草从新》:“破血通经,杀虫消肿。治气血癥瘕,下部暨疮阴肿,发背痈疽,杨梅毒气,专以驱逐为长。”
12、《医林纂要》:“泻心火,破热血。”
13、《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
14、《现代实用中药》:“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臌胀等。并有泻下作用。”
临床应用
1、治伤风感冒、流感:鲜马鞭草45g,羌活15g,青蒿30g。上药煎汤2小碗,一日2次分服,连服2-3天。咽痛加鲜桔梗15g。(《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2、治喉痹深肿连颊,吐气数者,名马喉痹:马鞭草一根握。截去两头,捣取汁服。(《千金方》)
3、治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马鞭草、车前草、鸡内金各15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4、治急性胆囊炎:马鞭草、地锦草各15g,玄明粉9g。水煎服。痛甚者加三叶鬼针草30g。(《福建药物志》
5、治妇人月水滞涩不通,结成癥块,腹肋胀大欲死:马鞭草根苗5斤。细锉,以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滓,别于净器中熬成膏。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半匙。(《圣惠方》)
6、治卒大腹水病:鼠尾草、马鞭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以粉和为丸服,如大豆大二丸加至四五丸。禁肥肉,生冷勿食。(《肘后方》)
7、治臌胀,身干黑瘦,多渴烦闷:用马鞭草细锉,曝干勿令见火,以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温服无时。(《卫生易简方》)
8、治乳痈肿痛:马鞭草一握,酒一碗,生姜一块。擂汁服,渣敷之。(《卫生易简方》)
9、治瘰疬未破:以马鞭草为末,加麝香少许,和匀。每服二钱,白汤食后调服。(《杏苑生春》)
加工炮制
7-10月花开放时采收,晒干。
药材鉴别
性状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1c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多皱缩破碎,绿褐色,具毛,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小花排列紧密。无臭,味苦。
伪品:
千屈菜(水柳):为千屈菜科植物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L.的干燥全草。茎呈方柱形,灰绿色至黄绿色,质硬,易折断,断面边缘纤维状,中空。叶片灰绿色,质脆,多皱缩破碎,完整的叶对生或3片轮生于茎上,叶片狭披针形,全缘,无柄。顶端具形似穗状花序,每2-3朵小花腋生于一叶状苞片内,花萼灰绿色,筒状;花瓣紫色。蒴果椭圆形,包于宿存花萼内。
植物学信息
马鞭草科马鞭草属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达1m以上。茎四方形,节及枝上有硬毛。叶对生;叶片卵圆形、倒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8cm,宽15cm,基生叶的边缘通常有粗锯齿及缺刻;茎生叶多为3深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两面均被硬毛。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细弱,长可达25cm;花小,初密集,结果时疏离;每花具1苞片,有粗毛;花尊管状,膜质,有5棱,具5齿;花冠淡紫色至蓝色,花冠管先端5裂;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的中部,花丝短。果长圆形,包于宿萼内,成熟后4瓣裂。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山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陕西、甘肃、新疆等地。
生于河岸草地、荒地、路边、田边及草坡等处。
喜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壤土、砂质壤土均可种植。
种子繁殖。
春、秋雨季均可播种。按行距30cm开浅沟条播,2星期出苗,分2次间苗,最后按株距15cm定苗。春播的当年可收秋播的在田间越冬,翌春返青,应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