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旱莲

墨旱莲,中药名。为菊科鳢肠属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肝肾阴虚,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
别名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医保类型
功效作用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肝肾阴虚,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1、内服:煎汤,9-30g;或熬膏;或捣汁;或入丸、散。
2、外用:捣敷;或捣绒塞鼻;或研末敷。
脾肾虚寒者忌服。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异鼠李素,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等)、香豆素类成分(蟛蜞菊内酯,去甲基蟛蜞菊内酯等)、三萜类成分(刺囊酸,齐墩果酸,早莲苷A.B.C等),还含生物碱及含硫化合物等。
本品具有止血、调节免疫、抗肝损伤等作用。
1、《本草经疏》:鳢肠善凉血。须发白者,血热也,齿不固者,肾虚有热也;凉血益血,则须发变黑,而齿亦因之而固矣。故古今变白之草,当以兹为胜。《本经》主血痢及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敷之立已,涂眉发生速而繁。萧炳又谓能止血排脓,通小肠,敷一切疮者,盖以血痢由于血分为湿热所伤,针灸疮发,洪血不止,亦缘病人素有血热,及加艾火则益炽矣,血凉则不出;营血热壅则生脓,凉血则自散;小肠属丙火,有热则不通,营血热解,则一切疮自愈。之数者,何非凉血益血之功也。鳢肠性冷,阴寒之质,虽善凉血,不益脾胃。病人虽有血热,一见脾胃虚败,饮食难消,及易溏薄作泄者,勿轻与服。孙真人方用姜汁和剂,盖防其冷而不利于肠胃故也。不用姜汁、椒红相兼修事,服之者必腹痛作泄,宜详审之。
2、《本草正义》:鳢肠,入肾补阴而生长毛发,又能入血,为凉血止血之品,又消热病痈肿。但纯阴用事,非阳盛之体,不应多用,脾虚泄泻尤忌。凡劳怯诸症,阴虚火旺者,不可以此等阴药专治其标,须与补中健脾之剂,相辅成功,乃为万全无弊之策。
临床应用
1、治吐血成盆:旱莲草和童便、徽墨舂汁,藕节汤开服。(《生草药性备要》)
2、治吐血:鲜旱莲草四两。捣烂冲童便服;或加生柏叶共同用尤效。(《岭南采药录》)
3、治咳嗽咯血:鲜旱莲草二两。捣绞汁,开水冲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4、治鼻衄:鲜旱莲草一握。洗净后捣烂绞汁,每次取五酒杯炖热,饭后温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5、治小便溺血:车前草叶、金陵草叶。上二味,捣取自然汁一盏,空腹饮之。(《医学正传》)
6、治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旱莲草子,瓦上焙,研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家藏经验方》)
7、治热痢:旱莲草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8、治刀伤出血:鲜旱莲草捣烂,敷伤处;干者研末,撒伤处。(《湖南药物志》)
9、补腰膝,壮筋骨,强肾阴,乌髭发:冬青子(即女贞实,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干为末,瓦瓶收贮,旱莲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熬膏,和前药为丸。临卧酒服。(《医方集解》二至丸)
10、治正偏头痛:鳢肠汁滴鼻中。(《圣济总录》)
11、治赤白带下:旱莲草一两。同鸡汤或肉汤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12、治白浊:旱莲草五钱,车前子三钱,银花五钱,土茯苓五钱。水煎服。(《陆川本草》)
13、治妇女阴道痒:墨斗草四两。煎水服;或另加钩藤根少许,并煎汁,加白矾少许外洗。(《重庆草药》)
14、治肾虚齿疼:旱莲草,焙,为末,搽齿龈上。(《滇南本草》)
15、治血淋:旱莲、芭蕉根(细锉)各二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二服。(《圣济总录》旱莲子汤)
16、治白喉:旱莲草二至三两,捣烂,加盐少许,冲开水去渣服。服后吐出涎沫。(《岭南草药志》)
1、墨旱莲配女贞子:墨旱莲甘、酸、寒,滋补肝肾;女贞子甘、苦、凉,滋补肝肾。两药配伍,可增强滋补肝肾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头晕目眩,视物昏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等。
2、墨旱莲配车前草:墨旱莲性寒,长于凉血止血;车前草性寒,善于利尿通淋。两药配伍,可具有凉血止血,利尿通淋的作用。适用于血淋、尿血等。
枸杞子与墨旱莲:两者均味甘归肝、肾经,皆善滋补肝肾之阴,同治肝肾阴虚之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腰膝酸软及耳鸣等。然枸杞子性平兼入肺经,药力平和,平补三阴而偏补精血,并能润肺,善治阳痿遗精、血虚萎黄及阴虚劳嗽。墨旱莲性寒兼酸味,长于清虚热而凉血止血,善治阴虚火旺、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证。
复方首乌地黄丸、健神片、维血宁、止血片、甲亢灵片、麒麟丸。
二至丸(《医方集解》)。
加工炮制
花开时采割,晒干。
1、墨旱莲: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根,抢水稍润,切段,干燥。
2、墨旱莲炭:取净墨旱莲段置锅内,用中火炒至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墨旱莲炭散热防复燃。
药材鉴别
1、取本品,浸水后,搓其茎叶,显墨绿色。
2、本品叶表面观:非腺毛多为3细胞,长260-700μm,基部细胞稍膨大,中部细胞较长,壁增厚,有明显疣状突起,顶端细胞急尖而短,近三角形。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
3、取本品粉末2g,加70%甲醇20ml,超声处理45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墨旱莲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旱莲苷A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30∶40∶15∶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本品全体被白色茸毛。茎呈圆柱形,有纵棱,直径2-5mm;表面绿褐色或墨绿色。叶对生,近无柄,叶片皱缩卷曲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披针形,全缘或具浅齿,墨绿色。头状花序直径2-6mm。瘦果椭圆形而扁,长2-3mm,棕色或浅褐色。气微,味微咸。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圆柱形,表面绿褐色或墨绿色,具纵棱,有白毛,切面中空或有白色髓。叶多皱缩或破碎,墨绿色,密生白毛,展平后,可见边缘全缘或具浅锯齿。头状花序。气微,味微咸。
植物学信息
菊科鳢肠属植物鳢肠。
一年生草本,高10-60cm。全株被白色粗毛,折断后流出的汁液数分钟后即呈蓝黑色。茎直立或基部倾伏,着地生根,绿色或红褐色。叶对生;叶片线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3-10cm,宽0.5-2.5cm,全缘或稍有细齿,两面均被白色粗毛。头状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苞钟状,总苞片5-6片,花托扁平,托上着生少数舌状花及多数管状花;舌状花雌性;花冠白色,发育或不发育;管状花两性,共绿色,全发育。瘦果黄黑色,长约3mm,无冠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全国各地。
主产江苏、江西、浙江、广东等地。
生于路边、湿地、沟边或田间。
喜湿润气候,耐阴湿。以潮湿、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坟土或壤土栽培为宜。
用种子繁殖。
春季4月按行距30cm,开条沟,深2-3cm,将种子均匀播入,薄覆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稍加镇压,浇水。约经15d左右出苗。苗高3-5cm间苗,按株距8-10cm定苗。应注意松土除草,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追施稀人粪尿。5-6月再施1次人畜粪肥,生长旺盛期增施过磷酸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