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鹿角菜

鹿角菜,中药名。为墨角藻科植物鹿角菜Pelvetia siliquosa Tseng et C.F.Chang (Pelvetia minor Noda.)的藻体。具有清热化痪,软坚散结的功效。主治劳热骨蒸,痰热咳嗽,肺结核,瘿瘤,瘰疬。

中文名称

鹿角菜

别名

鹿角棒,鹿角豆

性味归经

味咸,性寒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化痪,软坚散结。
主治
劳热骨蒸,痰热咳嗽,肺结核,瘿瘤,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注意事项

1、《养生要集》:食之动嗽。

2、孟诜:丈夫不可久食,发痢疾,损腰肾经络血气,令人脚冷痹,少颜色。

化学成分
含褐藻酸,粗蛋白,甘露醇,钾,碘等。
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海洋生物》:“软坚散结,镇咳化痰。用于甲状票肿,颈淋巴结肿,支气管炎,咳嗽,肺结核等。”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甲状腺肿、颈淋巴结肿:鹿角菜、昆布各15g,夏枯草、黄芩各9g。煎服。(出自《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2、治支气管炎,咳嗽,肺结核:鹿角菜15g,知母、百部各9g。煎服。(出自《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收获,洗净,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藻体呈团状,黑色,表面有白霜。展平后,长6-7cm,有的可长达14cm,主干甚短,有叉状分枝,2-8次,有时可见分技顶端有长角形生殖托,表面有瘤状突起,使分枝变粗且畸形。固着器锥状盘形。气微腥,味咸。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墨角藻科植物鹿角菜。
形态特征
藻体黄褐色,软革质,干后变黑色,一般高6-7cm,个别可达14.5m,柄亚圆柱形,较短,其上二叉分枝2-8次,上部叉状分枝角度较狭而不等长,且上部分枝的节间比下部的长;下部二叉分枝较为规则,叉状分枝角度较宽。繁殖时,双叉分枝的顶端膨大,形成生殖托,为纺锤形,较普遍分枝粗,有特殊的柄。至秋季,生殖托变为近圆柱形或棍棒状。成熟的生殖托为长角形;表面有显著的结节形瘤状突起,使分枝变得粗壮畸形。藻休髓部,由纵行的丝状细胞组成,且有粘液。基部固者器圆锥形盘状。
分布区域
主产于辽宁、山东等地沿海。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9-0044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