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比木

马比木,中药材名。为茶茱萸科植物马比木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es (Oliv.) Sleum.的根皮。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甘肃等地。具有祛风除湿,理气散寒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浮肿,疝气。
中文名称
别名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祛风除湿,理气散寒。
风寒湿痹,浮肿,疝气。
内服:煎汤,9-15g。外用:煎水熏洗患处。
尚不明确。
含喜树碱(camptothecine)及喜树碱的甲氧基衍生物。
《贵州草药》:祛风除湿,理气散寒。治关节疼痛,小儿疝气,浮肿。
临床应用
治浮肿:公黄珠子、折耳根、苦蒜果各15g,煨水服。(《贵州草药》)
加工炮制
6-9月挖取根部,剥取根皮,晒干。
植物学信息
茶茱萸科假柴龙树属植物马比木。
马比木 矮灌木或很少为乔木,高2-3(-10)m。枝有棱,被短柔毛,后变无毛,芽被柔毛。叶互生或枝上部近对生;叶柄长1-3cm,上面具宽深精,槽里被糙伏毛;叶片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7-24cm,宽2-4.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具光泽;中脉下凹,侧脉6-7对,弧曲上升,远离叶缘处网结。花两性或杂性,聚伞花序顶生,长约7cm,总梗、分枝、花序轴通常扁平,被粗伏毛,花梗长1-2mm;花萼绿色,钟形,长约2mm,外面稀被粗伏毛,5裂齿,裂齿三角形;花瓣黄色,线形,反卷,长约7mm,宽约2mm;雄蕊5,长约5mm,花丝长4-5mm,基部稍粗,花药卵形;子房近球形,被长硬毛,花柱绿色,长约2mm,柱头头状;花盘肉质,具不整齐裂片或深圆齿,里面疏被长硬毛,果时宿存。核果椭圆形,稍扁,幼果绿色,转黄色,熟时为红色,长1-2cm,径0.6-0.8cm,先端明显具鳞脐,有萼宿存。花期4-6月,果期6-8月。
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甘肃等地。
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甘肃等地。
生于海拔(150)450-(2500)m的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