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良

薯良,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薯莨Dioscorea cirrosa Lour.的块茎。具有活血,止血,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崩漏,内伤吐血,风湿关节痛,痢疾,疮疖,蛇咬伤,外伤出血。
中文名称
别名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活血,止血,理气,止痛。
用于治疗产后腹痛,月经不调,崩漏,内伤吐血,风湿关节痛,痢疾,疮疖,蛇咬伤,外伤出血。
内服:3-9g,煎汤。外用:研末外敷或磨汁外涂。
孕妇慎用。
根含酚类化合物、鞣质。
1、止血作用:家兔灌服薯莨煎剂1.5g/kg,其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均显着缩短。在试管内草酸血浆除去血小板后重新钙化凝固时间的测定,薯莨提取液似有类似血小板的促凝作用。
2、对子宫的作用:薯莨酊剂或煎剂对离体小鼠子宫有明显兴奋作用,张力、振幅及频率均有增强,提取液则未现作用。
3、抗菌作用:酊剂或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中等度抑菌作用,对甲型副伤寒杆菌与宋内氏痢疾杆菌有较弱的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鞣质有关。
1、《别录》:主心腹积聚,除三虫。
2、《药性考》:浸酒服,能活血。
3、《贵州民间方药集》:止痢疾。治产后腹痛,臌胀。又治哮喘。
4、《湖南药物志》:活血,补血,止痛,散气。治筋骨痛,关节炎腰痛,内伤吐血。
临床应用
1、治产后腹痛:朱砂莲三钱。煮甜酒服。(《贵州民间方药集》)
2、治月经不调:薯莨根加月季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咳血:朱砂莲、藕节各三钱,茅草根二钱。共炒焦,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4、治关节痛:朱砂莲五钱。煎水兑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5、治痢疾:薯莨根、甘草。研末,每次二钱,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6、治血痢:朱砂莲二钱,青藤香、木姜子各一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7、治水泻:朱砂莲末二钱。加红糖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8、治红崩:朱砂莲、红鸡冠花各三钱,百草霜一钱。研末,煮米酒服。(《贵州草药》)
9、治疮疖:薯莨根、皂角刺、夏枯草各三钱。水煎服。
10、治外伤出血:薯莨根晒干研末,外敷。
11、治毒蛇咬伤:薯莨根磨醋外涂。(9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加工炮制
5-8月采挖,洗净,晒干。
药材鉴别
干燥的块茎,长圆形或卵圆形,表面赤褐色,有明显的纵皱和环形凹陷,形成结节状和起伏不平的突起。在凹陷缩小部分有1圈须根痕。质坚硬,断面红棕色,粉性,有规则的网状花纹。在放大镜下观察有折光率强的白色结晶物。
植物学信息
薯蓣科植物薯莨。
藤本,粗壮,长可达20m左右。块茎一般生长在表土层,为卵形、球形、长圆形或葫芦状,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断面新鲜时红色,干后紫黑色,直径大的可达20cm以上。茎绿色,无毛,右旋,有分枝,下部有刺。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柄长2-6cm;叶片革质或近革质,长椭圆形至卵形,或为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5-20cm,宽2-14cm,先端渐尖或骤不,基部圆形,有时呈三角状缺廖,全缘,两面无毛,表面深绿色,背面粉绿色;基出脉3-5网脉明显。雄花序重穗状,通常排列呈圆锥状花序,长2-14cm,或更长;‘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长约2mm,内轮小,倒卵形;雄蕊6,稍短于花被片;雌花外轮花被片较内轮大。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状扁圆形,长1.8-3.5cm,宽2.5-5.5cm;种子着生在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仍不脱落。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
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
生于海拔350-1500m的山坡、路旁、河谷边的杂木林、阔中林中灌丛中或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