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棵针

小三棵针,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金花小檗Berberis wilsonae Hemsl.et Wils的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黄疸,肺热咳嗽,目赤肿痛,小儿口疮,热毒痈肿。
中文名称
别名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
湿热泻痢,黄疸,肺热咳嗽,目赤肿痛,小儿口疮,热毒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滴眼或研末撒。
化学成分
根含小檗碱,故可作为黄连之代用品。
1、《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止痢。治痢疾,疮痈肿痛,结膜炎,小儿口腔糜烂。”
2、《云南中草药选》:“治肠炎,肺炎,上呼吸道炎症,急性结合膜炎,乳腺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疮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小檗科植物金花小檗。
形态特征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约1m。根横走,外皮粗糙,有须根。枝半平卧,红褐色,微有柔毛,有槽。刺三分又,细瘦,长1-2cm。叶簇生,革质,倒卵状匙形或倒披针形,长6-25mm,宽3-6mm,先端圆钝、截形或近急尖,有时具短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灰绿色,下面灰色,微有粉,两面网脉明显,无柄。花4-7朵簇生于叶腋,金黄色,直径约7mm;花梗长4-7mm;小苞片3,卵形;萼片6,花瓣状,排列成2轮;花瓣倒卵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渐狭;子房有3-5胚珠。浆果近球形,粉红色,有缩存短花柱。
分布区域
分布于云南、贵州、湖北、四川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灌丛中或山间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