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玉米,中药名。为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的种子。具有开胃,利尿的功效。主治食欲不振,小便不利,水肿,消渴,尿路结石。
中文名称
别名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开胃,利尿。
食欲不振,小便不利,水肿,消渴,尿路结石。
内服:煎汤,30-60g;煮食或磨成细粉作饼。
《药性切用》:“久食则助湿损胃。鲜者助湿生虫,尤不宜多食。”
种子含淀粉达61.2%,脂肪油4.2%-4.75%,生物碱类;尚有维生素B1、B2、B6,烟酸,泛酸,生物素等B族维生素;玉蜀黍黄质等类胡萝卜素;槲皮素,异槲皮素等黄酮类。还含玉蜀黍嘌呤,吲哚-3-乙酸等。
1、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玉米胚加入饲料长期喂养高脂饲料致衰老模型的大、小鼠,可降低大、小鼠体重和心肌病变率,提高平均存活率。玉米胚还提高衰老模型小鼠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雄性模型小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升高,尿酸含量降低。
2、降血糖、降血脂作用:玉米胚芽精制粉状物(YF)饲喂,可在短期内抑制实验性高血脂大、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的升高,升高小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高血脂患者食用YF也有降脂作用,并使血浆卵磷脂酰基转移酶相对活性升高。糖尿病患者进食玉米粉,血糖值、血糖曲线增值面积和胰升血糖素值均比进食面粉降低。
3、其他作用:玉米肽灌胃,抑制四氯化碳和硫代乙酰胺引起的实验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升高,降低丙二醛含量,并增加肝糖原。玉米肽还降低乙硫氨酸引起的脂肪肝小鼠肝组织中三酰甘油含量,抑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玉米肽给小鼠灌胃,延长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运动后血中乳酸和尿素含量,增加肝糖原含量。玉米低聚糖体外增加蛋白胨葡萄糖酵母液中的双歧杆菌数。玉米低聚糖喂养小鼠,也增加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数。
1、《滇南本草图说》:“调胃和中,祛湿,散火清热。”
2、《医林纂要》:“益肺宁心。”
3、《食物考》:“开胃调中,滑肠消暑。”
4、《本草推陈》:“为健胃剂。煎服亦有利尿之功。”
5、《广西民族药简编》,“捣碎冲开水服,治木薯中毒或食物中毒昏迷。”
临床应用
药膳食疗:
牛奶嫩玉米:
功效:健脾开胃、益肺生津、滋阴润肠。对慢性胃炎、慢性气管炎痔疮出血有疗效。
原材料:牛奶200ml,鲜嫩玉米500g,奶油20g,油面粉、胡椒粉精盐、味精皆适量。
做法:把玉米洗净。煮七成熟后剥下玉米粒。放入油锅中炒熟。倒入奶油、牛奶,再煮15分钟,加入精盐、味精、胡椒粉,用油面粉勾芡。
用法:当点心食用。
1、治小便不利,水肿:玉米粉90g,山药60g。加水煮粥。(《食疗粥谱》)
2、治糖尿病:玉蜀黍500g。分4次煎服。(江西《锦方实验录》)
加工炮制
于成熟时采收玉米棒,脱下种子,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