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

远志,中药名。为远志科远志属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具有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的功效。主治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
别名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医保类型
功效作用
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
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内服:煎汤,3-10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研末酒调敷。
临床用量过大,可致中毒,引起恶心、呕吐,重者引起呕吐频繁,甚至导致电解质紊乱、血压下降。中毒轻者,服用镇吐剂;重者在2-3小时内可用高锰酸钾洗胃,用镇吐剂的冋时输葡萄糖盐水,血压下降者用升压剂,葡萄糖液內可加用维生素C1000mg静脉点滴。
1、凡实热或痰火内盛者,以及有胃溃疡或胃炎者慎用远志。
2、远志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
3、远志畏珍珠、藜芦、蜚蠊、齐蛤、蛴螬。
4、远志所含皂苷类组分在溶液中可被拳参的鞣质所沉淀,而使作用减弱或丧失,影响疗效,故不宜合用。
5、远志与镇静药、麻醉药同用不宜剂量过大。
6、维生素C可以将远志所含苷类分解成为苷元和糖,从而影响疗效,故不宜同用。
本品含皂苷,还含远志酮、生物碱、远志醇、细叶远志定碱、脂肪油、树脂等。
本品具有镇静催眠、抗抑郁、改善学习记忆、改善心功能、镇咳祛痰、抑制胃肠运动、兴奋子宫平滑肌、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
2、《名医别录》:“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
3、《药品化义》:“远志,味辛重大雄,入心开窍,宣散之药。凡痰涎伏心,壅塞心窍,致心气实热,为昏聩神呆、语言謇涩,为睡卧不宁,为恍惚惊怖,为健忘,为梦魇,为小儿客忤,暂以豁痰利窍,使心气开通,则神昏自宁也。”
临床应用
1、治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常与茯神、龙齿、朱砂等镇静安神药同用,如远志丸(《张氏医通》);治健忘证,常与人参、茯苓、菖蒲同用,如开心散(《千金方》),若方中再加茯神,即不忘散(《证治准绳》)。
2、治癫痫昏仆、痉挛抽搐,可与半夏、天麻、全蝎等化痰、息风药配伍;治疗惊风狂证发作,常与菖蒲、郁金、白矾等祛痰、开窍药同用。
3、治痰多黏稠、咳吐不爽或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者,常与杏仁、贝母、瓜蒌、桔梗等同用。
4、治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内服、外用均有疗效,内服可单用为末,黄酒送服。外用可隔水蒸软,加少量黄酒捣烂敷患处。
1、远志配石菖蒲:两药虽同入心经,均具祛痰开窍之功,但石菖蒲偏于辛散以宣其痰湿;远志偏于苦降上逆之痰窒。两药配伍,使气自顺而壅自开,气血不复上菀,痰浊消散不蒙清窍,神志自可清明。适用于痰气上冲、心窍受蒙所致的神志不清,昏聩不语或癫狂惊痫等,也用于痰浊气郁影响神明所致的心悸,善忘,惊恐,失眠以及耳聋,目昏等。
2、远志配朱茯神:朱茯神宁心安神;远志肉交通心肾,安神益志。两药配用,心阳下交于肾,肾阴上承于心,则睡眠正常,记忆力健全。适用于心肾不交之惊悸,少气,失眠等。
3、远志配莲子心:远志能通肾气,上达于心,可安神益智;莲子心清泄心热而交心肾。两药合用,既清心热又益肾志,交通心肾。适用于心肾不交之夜寐失眠,或多梦遗精等。
4、远志配郁金:两药均有解郁作用,而远志能豁痰安神;郁金能凉血清心。二者相配,有解郁、清心、除烦的功效。适用于治痰气郁滞的怔忡,惊悸,健忘及神志模糊等。
5、远志配桔梗:两药都可祛痰止咳,远志又能开郁,桔梗又能宣肺。两药同用,其祛痰止咳效力著。适用于痰气郁滞,肺气失宣之咳嗽痰多。
1、远志与制远志:二者均为远志的不同炮制品种,由于炮制方法不同,作用亦各有偏重。远志功能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而制远志既能缓和燥性,又能消除麻味,防止刺喉,以安神益智为主,多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
2、远志与茯苓:两药均能安神益智。远志益心肾以开郁祛痰利窍,偏治疗思虑过度或痰阻心窍所致的神志病证;茯苓补心脾利水渗湿,偏治疗心脾两虚或水气凌心所致的神志病证。两者又都能化痰,对于咳嗽多痰均可应用。但远志偏散瘀化痰,对痰稠咯吐不爽者用之较宜;茯苓益气利湿化痰,宜于痰多清稀易咯者。此外,远志有通滞消散痈肿的作用,而茯苓有补脾利水消肿之功。
远志酊。
远志丸(《和剂局方》)、开心散(《千金方》)、远志葱蜜饼(《古方汇精》)
远志枣仁粥
1、功效:此粥有宁心安神、健脑益智之功效。可治老年人血虚所致的惊悸、失眠、健忘等症。
2、原材料:远志15g,炒酸枣仁10g,粳米75g。
3、做法:粳米淘洗干净,放入装有适量清水的锅中,加入洗净的远志、酸枣仁,用大火烧开转小火煮成粥。
4、用法:可作宵夜食用。
加工炮制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抽取木心晒干。
1、远志: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略洗,润透,去心,切段,干燥。
2、制远志:取甘草,加适量水煎汤,加入净远志段,用文火煮至汤吸尽,取出干燥。每远志段100kg,用甘草6kg。
3、炒远志:取制远志肉,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喷淋清水少许,灭净火星,晒干。
4、蜜远志: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远志段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远志段100kg,用炼蜜25kg。
5、朱远志:取制远志加水湿润后,撒入朱砂细粉,拌匀,晾干。每制远志100kg,用朱砂2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制远志、炒远志、蜜远志、朱远志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材鉴别
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15cm,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较密并深陷的横皱纹、纵皱纹及裂纹,老根的横皱纹较密更深陷,略呈结节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黄色,木部黄白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1、远志:呈圆筒形的段,外表皮灰黄色至灰棕色,有横皱纹,切面棕黄色。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2、制远志:形如远志段,味微甜。
3、炒远志:形如远志段,表面焦黑色,内面焦褐色。
4、蜜远志:形如远志段,色泽加深,味甜。
5、朱远志:形如远志段,外被朱砂细粉。
植物学信息
远志科远志属植物远志和卵叶远志。
1、远志:多年生草本,高25-40cm。根圆柱形,长而微弯。茎由基部丛生,细柱形,质坚硬,带绿色,上部多分枝。单叶互生,叶柄短或近于无柄;叶片线形,长1-3cm,宽1.5-3mm,先端尖,基部渐狭,全缘,无毛或稍被柔毛。春季茎顶抽出总状花序,长5-12cm,花小,稀疏;萼片5,其中2枚呈花瓣状,绿白色;花瓣3,淡紫色,其中1枚较大,呈龙骨瓣状,先端着生流苏状附属物;雄蕊8,花丝基部合生;雌蕊1,子房倒卵形,扁平,2室,花柱弯曲,柱头2裂。蒴果扁平,圆状倒心形,长、宽各4-5mm,绿色,光滑,边缘狭翅状,无睫毛,基部有宿存的萼片,成熟时边缘开裂。种子卵形,微扁,棕黑色,密被白色绒毛。花期5-7月,果期6-8月。
2、卵叶远志:形态与远志相似,不同点是下部叶小,卵形,长约6mm,宽约4mm,先端钝,具短尖头;上部叶大,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2cm,宽3-6mm,绿色,被短柔毛,先端钝,具骨质短尖头,基部楔形,全缘,反卷。总状花序腋外生或假顶生,花瓣3,蓝紫色。蒴果近倒心形,直径约5mm,先端微缺,具狭翅,疏被短睫毛。
1、远志: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江苏、安徽、江西等地。
2、卵叶远志: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等地区。
主产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
1、远志:生于向阳山坡或路旁。
2、卵叶远志:生于向阳山坡或砂质、干燥的平地。
喜冷凉气候,忌高温,耐干旱。宜选向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其次是黏壤及石灰质壤土。而黏土和低湿地不宜种植。
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
1、种子繁殖:在蒴果七八分成熟时采收种子。直播,春播于4月中、下旬,秋播于10月中、下旬或11月上旬,按行距20-30cm开浅沟。条播,播后覆土1.5-2cm,稍加镇压,浇足水。播种后15d开始出苗,秋播在次年春季出苗。
2、育苗移栽:于3月上、中旬,在苗床上条播,覆土1cm,10d左右出苗。苗高5cm左右,按行珠距(15-20)cm×(3-6)cm定植,选择阴雨天或午后进行。
3、田间管理:远志植株矮小,须勤中耕除草,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需适量浇水外,生长后期不宜经常浇水。每年春、冬季及4、5月间,各追肥1次,以磷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