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草

冰草,中药名。为禾本科赖草属植物赖草Leymus secalinus(Georgi)Tzvel.[Triticum secalinum Georgi;Aneurolepidium dasystachys(Trin)Nevski]的根或全草。具有清热,利湿,止血的功效。主治感冒,淋病,赤白带下,哮喘咳痰带血,鼻衄。
中文名称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止血。
主治
感冒,淋病,赤白带下,哮喘咳痰带血,鼻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作茶饮。
1、《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根:清热,止血,利尿。主治感冒、鼻出血、哮喘痰中带血。亦可配方治肾炎。”
2、《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淋病,赤白带下。”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哮喘、痰中带血:冰草根(煎汁)加糖,当茶饮。
2、治鼻出血:冰草根30g,桑叶30g,菊花30g。水煎服。(1、2方出自《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3、防治感冒:冰草根、芦苇根、甘草根、马蔺根、黑枸杞根干品各15g水煎服,日服2次。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10月采收,切段,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禾本科赖草属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下伸和横走的根茎。秆单生或丛生,直立,高40-100cm,具3-5节,光滑无毛,或在花序下密被柔毛。叶鞘光滑无毛,或在幼嫩时边缘具纤毛;叶舌膜质,截平,长1-1.5mm;叶片长5-30cm,宽4-7mm,扁平或内卷,上面及边缘粗糙或具短柔毛,下面平滑或微粗糙。穗状花序,直立,灰绿色;穗轮被短柔毛,节与边缘被长柔毛;小穗通常2-3,稀1或4枚生于每节,含4-7(-10)朵小花;先端狭窄如芒,不覆盖第1外稃的基部,具不明显的3脉,上半部粗糙,边缘具纤毛,第1颖短于第2颖;外稃披针形,边缘膜质,先端渐尖,被短柔毛或上半部无毛,基盘具长约1mm的柔毛,第1外稃长8-10(-14)mm,内稃与外稃等长,先端常微2裂,脊的上半部具纤毛;花药长3.5-4mm。花、果期6-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四川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路边、溪旁或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