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白辣蓼

白辣蓼,中药名。为蓼科植物长鬃蓼Polygonum longisetum De Bruyn[P.caespitosum Bl.var.longisetum(De Bruyn)Steward;P.blumei Meissn.ex Miq.]的全草。具有解毒,除湿的功效。主治肠炎,菌痢,无名肿毒,瘰疬,毒蛇咬伤,风湿痹痛。

中文名称

白辣蓼

别名

蓼子草、马蓼、假长尾叶蓼、山蓼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肝、胃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除湿。
主治
肠炎,菌痢,无名肿毒,瘰疬,毒蛇咬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相关论述

1、《陕西中药志》:“温中散寒,利尿消肿。主治脘腹冷痛,风湿寒痹,脚肿成疮,蛇毒攻心。”

2、《台湾药用植物志》:“茎叶为解毒剂及蛔虫之驱蛔剂,叶有消肿之效。日本民间治胃溃疡。”

3、《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利尿止泻。”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无名肿毒,阴疳,瘰疬:马蓼炖肉服,或捣烂外敷。(《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2、治毒蛇咬伤:(长鬃蓼)鲜草捣烂取汁,每次内服50-100ml,每日2次;药渣外敷伤口周围,并超过肿胀部位(切勿封住伤口),每日换药1-2次。严重者可增加服药和换药次数。用药时先行捆扎,并在伤口周围放瓦针,用药水自上下左右向伤口加压排毒,后用食盐加茶水冲洗伤口,肿甚消退较慢者,可加桃树叶捣烂敷。服药期禁食鱼、虾、雄鸡、韭菜、生姜、辣椒之类;服药期及治愈后1个月忌房事。(《湖南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10月采收,晾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蓼科植物长鬃蓼。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50cm。茎直立,下部常伏卧,多分枝,节部稍膨大,无毛,通常粉红色,托叶鞘圆筒形,疏被长缘毛;叶互生;叶柄极短或无;叶片披针形,长3-5cm,宽1-1.5cm,先端渐狭,钝头,基部楔形,边缘及背面中脉有伏生小刺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较密,下部间断,长3-5cm;苞片漏斗状,红色,无毛,边缘有长缘毛,每苞具5-6花;花被粉红色或暗红色,5裂,裂片覆瓦状排列;雄蕊8;花柱3,瘦果三棱形,黑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9月,果期9-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河南、陕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草地上。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9-0044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