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金花草

金花草,中药材名。本品为陵齿蕨科乌蕨属植物乌蕨Stenolomachusanum(L.)Ching[SphenomerischusanaCope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夏秋较佳。洗净,晒干或鲜用。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利湿。用于感冒发热,咳嗽,扁桃体炎,腮腺炎,肠炎,痢疾,肝炎,食物中毒,农药中毒;外用治烧烫伤,皮肤湿疹。

中文名称

金花草

别名

乌韭、雉鸡尾、孔雀尾、大叶金花草、小叶野鸡尾、蜢蚱参、石青苇。

性味归经

苦,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咳嗽,扁桃体炎,腮腺炎,肠炎,痢疾,肝炎,食物中毒,农药中毒;外用治烧烫伤,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
0.5~1两;解食物中毒,用鲜叶绞汁服;外用适量,鲜草煎水洗患处。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乌蕨草本,植株高矮不一,矮的约30cm,高的可达1m。根状茎短而横走,密生赤褐色钻状鳞片。叶厚革质,无毛;叶柄有光泽,叶片披针形可矩圆披针形,四回羽状细裂;末回裂片阔楔形,截头或圆截头,有不明显的小牙齿或浅裂成2-3个小圆裂片;叶脉在小羽片上二叉。孢子囊群位于裂片顶部,顶生于小脉上,每裂片1-2枚;囊群盖厚纸质,杯形或浅杯形,口部全缘或多少啮齿状。
分布区域
亚洲热带地区之中国大陆南部、日本、喜马拉雅山区、印度、菲律宾、东南亚、马达加斯加。
生长环境
适合生长的范围广,于海拔200~1,900公尺间的山坡地、田边、路旁、溪沟、林下等地均可生长;台湾全境山麓阴凉处或山地路旁皆有分布。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