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樨

草木樨,中药名。为豆科草木椰属植物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的全草。具有芳香化浊,截疟的功效。主治暑湿胸闷,口臭,头胀,头痛,疟疾,痢疾。
中文名称
别名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功能
芳香化浊,截疟。
主治
暑湿胸闷,口臭,头胀,头痛,疟疾,痢疾。
用法用量
用量4.5-9g。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及香豆精。
药理作用
草木樨水煎液软膏对大鼠后肢急性梗阻性淋巴水肿有明显消退作用,对皮肤血管有扩张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疟疾:草木樨30g,水煎,在疟疾发作前4小时服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采收,洗净,切碎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草木椰属植物草木樨。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90cm。茎直立,多分枝,无毛。三出复叶互生,有长柄,柄长1-2cm;托叶条形,长约5mm;小叶条状长圆形至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2cm,宽0.3-0.6cm,先端浑圆,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尖齿,叶脉直伸至边缘齿处,两面均疏被细毛,小叶柄甚短。夏季叶腋抽出很长的总状花序,可达20cm,上有小花多数,花梗短;花萼钟状;蝶形花冠黄色,旗瓣长椭圆形,较翼瓣为长。荚果倒卵形,甚小,下垂,长约3mm,棕色,仅1节荚,先端有短喙,无毛,有网纹。种子1粒,卵状椭圆形,棕色。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江苏、江西、台湾、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
生长环境
生于山沟、河岸或田野潮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