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胆南星

胆南星,中药材名。为制天南星的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加工而成,或为生天南星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发酵加工而成。具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的功效。主要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

中文名称

胆南星

拉丁文名

Arisaema Cum Bile

别名

胆星

性味归经

味苦、微辛,性凉;归肺、肝、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化痰,息风定惊。

主治

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气血虚者忌服,孕妇慎服。

化学成分

胆南星为天南星的炮制品,天南星主要含黄酮类成分,如夏佛托苷、异夏佛托苷、芹菜素-6-C-阿拉伯糖-8-C-半乳糖苷、芹菜素-6-C-半乳糖-8-C-阿拉伯糖苷、芹菜素-6,8-二-C-吡喃葡萄糖苷、芹菜素-6,8-二-C-半乳糖苷等;还含没食子酸、没食子乙酸乙酯及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炮制品胆南星尚含猪去氧胆酸、胆红素等。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清热,抗炎镇痛,抗惊厥,抗氧化,祛痰等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正》:“降痰因火动如神,治小儿急惊必闻。总之实痰实火壅闭上焦而气喘烦躁,焦渴胀满者所当必用。”

2、《本草汇言》:“(治)小儿惊风惊痰,四肢抽搐,大人气虚内热,热郁生痰。”

3、《药品化义》:“主治一切中风,风痫,惊风,头风,眩晕,老年神呆,小儿发搐,产后怔忡,为肝胆性气之风调和之神剂也。”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胆南星配黄芩:胆南星苦辛凉,善清化热痰;黄芩苦寒,善清肺中之热。两者配伍后,清解肺热之力增强,又能清化痰浊,适用于痰热咳喘,痰多色黄稠厚,胸中满闷。

2、胆南星配朱砂:胆南星归肝经,清化痰热,息风定惊;朱砂归心经,清心镇惊,安神定志。二者配伍既能清心、肝之火,又化蒙敝神明之痰热,并安神定惊,息风止痉,适用于痰热壅盛或心肝火旺引起的高热痰迷,惊风抽搐。

鉴别用药

1、胆南星、制天南星与生天南星:三药为天南星的不同炮制品种,味苦辛,均为化痰常用药。制天南星气味苦温,入肺、肝、脾三经,辛燥而烈,燥湿化痰力强,性开泄走窜,又能祛风止痉,通经活络,常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天南星辛温燥烈最甚,辛散走血,可消肿定痛,为通经透络,温化寒凝之佳品;因其有毒,临床多外用,善治疮疡肿痛,瘰疬痰核者。胆南星经牛胆汁炮制后,辛温燥烈之性大为减弱,药性变凉;可清热化痰,息风定惊,多用于热痰壅肺,咯痰黄稠者,以及痰火内蕴之中风昏仆以及癫痫。总之,制天南星苦温辛燥,善祛经络风痰、顽痰;生天南星一般作外用贴敷,消肿定痛;胆南星寒凉,可化痰热,定惊痫。

2、胆南星与天竺黄:二者均为清热化痰药,并能定惊。但胆南星长于息风定惊,多用于小儿痰热惊风抽搐,咳喘等。天竺黄甘寒,善清心凉肝定惊,凡热病神昏谵语,中风不语,小儿惊痫抽搐属痰热者均可应用。

相关药品

清气化痰丸、牛黄抱龙丸、保幼化风丹、哮喘宁片。

相关方剂

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天竺黄饼子(《袖珍方》)、胆星丸(《直指小儿方》)、天南星丸(《圣济总录》)。

附注

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品质与疗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应由具备资质的饮片企业生产。

炮制方法

取制天南星细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水)拌匀,蒸60分钟至透,取出放凉,制成小块,干燥。或取生天南星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水),搅拌均匀,放温暖处,发酵7-15天后,再连续或隔水炖,9个昼夜,每隔2小时搅拌1次,除去腥臭气,至呈黑色浸膏状,口尝无麻味,取出,晾干。再蒸软,趁热制成小块。每制天南星细粉100kg,用牛(或猪、羊)胆汁400kg(胆膏粉40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呈方块状或圆柱状,棕黄色、灰棕色或棕黑色。质硬。气微腥,味苦。

饮片性状

同“药材性状”。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块茎近圆球形,直径达2-6cm。鳞叶下部管状,有紫褐色斑块。叶1片,稀2片;柄长达70cm,叶片放射状分裂,裂片7-20,披针形或长圆形,长渐尖或延长为线尾状。花单性,雌雄异株;肉穗花序由叶柄鞘部抽出,花序柄短于叶柄;佛焰苞颜色多样;有棒状附属器;雄花序上部有少数中性花,雄花淡绿色至暗褐色,雄蕊2-4;雌花序上具多数中性花,雌花子房卵圆形,无花柱。浆果红色。种子1-2,球形,淡褐色。花期4-6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此外,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西、河北等地也产。

生长环境

生于山野阴湿处或丛林之下。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