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

河豚,中药材名。为鲀科动物弓斑东方鲀Fuguocellatus(Osbeck)、虫蚊东方鲀Fuguvermicularis(TemmincketSchlegel)、暗纹东方鲀Fuguobscurus(Abe)及同属多种动物的肉。具有滋补肝肾,祛湿止痛的功效。主治阳痿,遗尿,眩晕,腰膝酸软,风湿痹痛,皮肤瘙痒。
中文名称
别名
性味归经
毒性
药材分类
声明
功效作用
内服:久煮食(2h以上),适量。
1、豹纹东方鲀含河豚毒素,4-表河豚毒素,脱水河豚毒素。并含氨基酸,甜菜碱,有机酸。
2、黄鳍东方鲀肌肉含二磷酸腺苷(ADP),肌苷酸(IMP),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腺苷(AMP),肌甙,次黄质又名6-羟基嘌呤。还含河豚毒素。
3、弓斑东方鲀,虫纹东方鲀及暗色东方鲀肉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4、星点东方鲀的肝、皮含河豚毒素,肌肉含磷酸肌酸、三磷酸腺苷(ATP)。
1、止血作用:河豚鱼皮胶止血粉经狗动脉全断止血试验表明能在6min内止住狗股动脉全断后的大出血。
2、局麻作用:河豚毒素给兔皮内注射后5min内具有明显的局麻作用,作用持续时间长,对粘膜的穿透力弱,故无表面麻醉作用。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通过结扎冠脉导致早期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大鼠注射河豚毒素表明,该药能对抗大鼠心肌缺血早期所致的心律失常。河豚毒素对结扎狗的冠脉导致的晚期心律失常也有对抗作用。河豚毒素还具有心脏抑制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4、镇痛作用:河豚毒素对钝痛及锐痛均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其作用特点发生作用时间慢,维持时间久,可达12-20min,不成瘾。小鼠灌胃33.3%除去河豚毒素的肝脏原油0.2ml/10g,大鼠皮下注射0.2ml/100g,家兔腹腔注射1ml/kg,通过热板法、小鼠醋酸扭体法、大鼠NaCl扭体法、大鼠压力测痛法和家兔辐射热及K+透入法证明,除毒河豚肝油具有镇痛作用,其特点:镇痛作用缓慢温和,药效较久。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小鼠皮下注射33.3%除毒河豚毒素肝油,每日每只鼠注射0.1ml,连续8d后,其腹腔内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明显的增强,吞噬百分率差异显著,吞噬指数差异非常显著。用药组空斑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用药8d后,小鼠脾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脾细胞内所含抗体形成细胞(B细胞)数却增加。
6、抗生作用:有资料表明河豚肝脏含有较高的河豚毒素,用提炼后的肝油制成油纱布条,外敷创面或用于窦道引流,可治疗破溃淋巴结核及慢性皮肤溃疡。
7、其他作用:河豚毒素具有显著的抗惊厥作用,能解除肌痉挛及胃痉挛,对破伤风惊厥有很好的疗效。能缓解皮肤瘙痒、癣疥、皮炎。治疗遗尿症。提高性机能,对阳萎及女性性欲低下,性感缺乏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河豚毒素毒性极强。对兔的致死量(μg/kg):口服为200,皮下注射为10,静脉注射为3,对犬、猫、兔静脉注射致死量大致相同,在3-4μg/kg,50kg人皮下注射致死量可能为300μg。其作用属一种强烈的神经毒,能阻断神经干的冲动传导,麻痹横纹肌及呼吸肌,使呼吸停止而死。其毒性反应可表现以下几方面:神经系统:常出现口唇、舌、上、下肢感觉异常及麻木感。瞳孔散大。言语障碍,意识清晰。心血管系统:因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可致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者可致心脏停止跳动。呼吸系统:能阻断神经干的冲动传导,使横纹肌及呼吸肌麻痹,严重者可使呼吸衰竭致死。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1、《开宝本草》:“主补虚,去湿气,理腰脚,去痔疾,杀虫。”
2、《中国药用海洋生物》:“滋补强壮。用于腰腿酸软。”
临床应用
治腰腿酸软:鲜(河豚)鱼肉,煮熟食用。(《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加工炮制
四季捕捉,捕后去净内脏、血、皮、头,取净肉,鲜用或晒干。煮食河豚,应煮较长时间,以防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