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清半夏

清半夏是中药材半夏的一种炮制加工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经过净选、白矾溶液浸泡、切制而成。本品产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贵州等地,主要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痰咳嗽、风痰吐逆、痰涎凝聚等。

中文名称

清半夏

天南星科

半夏属

道地产区

四川、浙江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主要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

主治

清半夏主要用于治疗湿痰咳嗽、风痰吐逆、痰涎凝聚等。

用法用量

煎服,3~9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1、本品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2、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3、本品不宜与阿托品等M胆碱受体阻滞药同用;与镇静药联用时,用量不可过大。

4、用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食物。

5、用药期间注意监测尿常规、肝肾功能。

化学成分

本品含有生物碱、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成分。

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本品具有镇咳、祛痰、镇痛、抗腹泻、抗溃疡、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清半夏常与陈皮、甘草、茯苓等同用,具有燥湿化痰止咳的作用,可治疗脾不化湿、痰饮内停所致的痰多色白、胸膈胀满、恶心呕吐,或痰逆头眩等。

2、清半夏常与厚朴、紫苏、茯苓等同用,具有行气开郁、降逆化痰的作用,可治疗气机郁结、痰涎凝聚所致的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咽之不下、胸中满闷作痛。

鉴别用药

生半夏、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竹沥半夏与半夏曲:为半夏的不同炮制品,功效侧重有所差异。其中,生半夏未经特殊加工,毒性较大,偏于解毒散结,多作外用以消痈疽;清半夏辛燥性减,长于燥湿化痰,适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者;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多应用于中药成方制剂中;姜半夏长于温中化痰、降逆止呕,可治疗痰饮呕吐、胃脘痞满;竹沥半夏药性变凉,善于清化热痰,可治疗胃热呕吐、肺热咳嗽,以及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半夏曲功能燥湿健脾、消食止泻,可治疗脾胃虚弱、湿阻食滞所致的腹痛泄泻、大便不畅、呕恶苔腻等症。

相关药品

羊痫疯癫丸、脑立清胶囊等。

相关方剂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等。

附注

对于需要使用清半夏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品质与疗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

炮制方法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或煮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净半夏,煮法用白矾12.5kg,浸泡法用白矾20kg。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保存,注意防蛀、防潮。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半夏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0.7~1.6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饮片性状

清半夏呈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片。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或黄白色至黄棕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粉性或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

形态特征

半夏为多年生小草本,高15~30cm。块茎近球形。叶基生,一年生的叶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叶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全缘,两面光滑无毛。叶柄长10~20cm,下部有1株芽。花单性同株,肉穗花序,花序下部为雌花,贴生于佛焰苞,中部不育,上部为雄花,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伸出在佛焰苞外。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成熟时红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贵州等地。

道地产区

以四川、浙江产者量大质优。

生长环境

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阳光充足,耐旱,耐严寒,忌水涝。适应能力强,生命力顽强。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