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生附子

生附子,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分布于四川、云南、陕西、湖南等地。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主治亡阳欲脱、四肢厥逆、冷汗自出、脉微欲脱。

中文名称

生附子

拉丁文名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道地产区

四川

性味归经

味辛,性大热,通行十二经

毒性

有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回阳救逆。

主治

用于亡阳欲脱、四肢厥逆、冷汗自出、脉微欲脱。

用法用量

一枚。久煎。

禁忌

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注意事项

阴虚阳盛、真热假寒者禁用。孕妇禁服。

化学成分

含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多种生物碱。

药理作用

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增强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抗寒冷等作用。

毒理作用

附子(未加工生品)小鼠口服LD50为5.49g/kg,静脉注射为0.49g/kg。乌头碱的主要毒性是抑制呼吸及引起心律失常,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是通过兴奋中枢和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所引起。

相关论述

《汤液本草》:附子,入手少阳三焦、命门之剂,浮中沉,无所不至,味辛大热,为阳中之阳,故行而不止,非若干姜止而不行也。非身表凉而四肢厥者不可僭用,如用之者以其治逆也。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治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枚,干姜三两。(《伤寒论》四逆汤)

鉴别用药

生附子和炮附子:生附子的辛散之性急,炮附子散寒之力大减。生用则性浮,以走上走外为主,偏于温散;炮则性沉,走下入里,以温补见长。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毛茛科植物乌头。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少数贴伏柔毛。叶互生,具叶柄;叶片卵圆形,掌状3深裂,两侧裂片再2裂,边缘具粗齿或缺刻。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与小花埂上密生柔毛;花蓝紫色,萼片5,上萼片高盔状,高2-65px,侧萼片长1.5-50px;花瓣2,有长爪,距长0.1-7.5px;雄蕊多数;心皮3-5。蓇葖果3-5个。花期6-7月,果期7-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云南、陕西、湖南等地。

道地产区

四川。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