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花

人参花,中药名。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花序。野生于河北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现辽宁、吉林广泛栽培,北京、河北、山西也有引种栽培。具有补气强身、延缓衰老的功效,主治头晕乏力、胸闷气短。
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补气强身、延缓衰老。
用于头晕乏力、胸闷气短。
内服:泡茶3-6g,水煎6-10g。
忌食白萝卜。
凡实证、热证者慎服。
含人参皂苷、氨基酸、微量元素、粗蛋白等。
具有抗休克、改善微循环、抗溃疡、抗肿瘤、延缓衰老等药理作用。
《中药志》:用红糖制后,泡茶次,有兴奋作用。
加工炮制
6-7月采下花序,烘干。
药材鉴别
总花梗圆柱形,常弯曲,具细纵纹,常扭曲。顶生花序呈球形或伞形,绿色或黄绿色,其上着生60-90朵小花蕾,花蕾长圆球形。顶生花序下1-4cm处的总花梗上常有1-5分枝花梗,每花梗上着生1-10余朵小花蕾,花柄极短。质松脆。气芳香,味苦回甜。以含苞待放的蓓蕾为佳。
植物学信息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肥大,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末端多分歧,外皮淡黄色。叶为掌状复叶,具长柄;轮生叶的数目依生长年限而不同,一般1年生者1片三出复叶,2年生者1片五出复叶,3年生者2片五出复叶,以后每年递增1片复叶,最多可达6片复叶;小叶5,偶有7片;小叶柄长1-3cm;小叶片披针形或卵形,下方2片小叶较小,长2-4cm,宽1-1.5cm,上部3小叶长4.5-15cm,宽2.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沿叶脉有稀疏细刚毛,下面无毛。伞形花序单一顶生,总花梗长15-25cm,每花序有10-80多朵花,集成圆球形;花小,直径2-3mm;花萼绿色,5齿裂;花瓣5,淡黄绿色,卵形;雄蕊5,花丝甚短;子房下位,花柱2,基部合生,上部分离。果实为核果状浆果,扁球形,直径5-9mm,多数,集成头状,成熟时呈鲜红色,种子2颗,乳白色,直径4-5mm,扁平圆卵形,一侧平截。花期5-6月,果期6-9月。
野生于河北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现辽宁、吉林广泛栽培,北京、河北、山西也有引种栽培。
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
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下。
喜寒冷、湿润气候,忌强光直射,抗寒力强。种子可阴干贮藏,种胚有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特性;前者要求20-10℃变温,后者需要2-4℃低温,需时各为3-4个月,没有完成后熟的种子不能发芽。对土壤要求严格,宜在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的砂质壤土、腐殖质壤土栽培,忌连作。
用种子繁殖为主。
种子繁殖:催芽,将1份种子混拌3份河沙,装入催芽箱中,置于室内或室外适当场所催芽,注意经常检查翻倒,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播种,吉林抚松常于6月下旬播干籽(上年采收干藏种子),集安等地于8月初播当年采收未经晒干的种子,也可于春、秋季播催芽种子。以5cm×(4-5)cm点播,覆土3-4cm。移栽,春栽或秋栽。春栽于4月中、下旬,宜于越冬芽萌发前栽完;秋栽于10月中、下旬,宜于土壤封冻前栽完。随起,随栽,一般按行株距(15-30)cm×(6-12)cm,平栽或斜栽,覆土5-9cm。搭棚分全荫棚、双透棚、单透棚或双透大棚等荫棚种类,可根据气候、土质及地势条件选择。
人参病害种类繁多,在我国有26种,主要有黑斑病、疫病、立枯病、猝倒病、锈病、菌核病、根腐病、细菌性烂根等。虫害有10多种,其中有蝼蛄、蛴螬、金针虫、小地老虎等。应做到精细管理,加强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