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菖蒲

藏菖蒲,中药名。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天南星科植物藏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干燥根茎。分布于全国各地。具有温胃、补阳、消炎止痛的功效,主治消化不良、食物积滞、白喉、炭疽等。
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
别名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温胃、补阳、消炎止痛。
用于消化不良、食物积滞、白喉、炭疽等。
3-6g。
尚不明确。
根茎中含挥发油、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甾类及皂苷等化学成分。
具有平喘、解痉、抗菌、抗性腺、镇咳和祛痰等药理作用。
加工炮制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除去杂质,切成片,晒干。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增厚,棕褐色。皮层宽广,薄壁细胞作圈链状排列,有大型的细胞间隙,散有纤维束及叶迹维管束,叶迹维管束外韧型;内皮层明显。中柱散列多数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薄壁组织中散有棕色油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5ml,加热回流20分钟,放冷,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藏菖蒲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本品呈扁圆柱形,略弯曲,长4-20cm,直径0.8-2c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节明显,节间长0.5-1.5cm,具纵皱纹,一面具密集圆点状根痕;叶痕呈斜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侧面茎基痕周围常残留有鳞片状叶基和毛发状须根。质硬,断面淡棕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众多棕色油细胞小点。气浓烈而特异,味辛。
本品为扁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有些具螺纹,有的可见圆点状根痕;侧面茎基痕周围残留有鳞片状叶基和毛发状须根。质硬且脆,易折断。切面纤维性,类白色、淡黄色或黄棕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众多维管束小点。气浓烈而特异,味辛。
植物学信息
天南星科植物藏菖蒲。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稍扁,分枝。外皮黄褐色,芳香。叶基生,基部两侧膜质,叶鞘向上渐狭;叶片剑状线形。花序柄三棱形;叶状佛焰苞剑状线形;肉穗花序斜向上或近直立,狭锥状圆柱形;花黄绿色。浆果长圆形,红色。
分布于全国各地。世界温带、亚热带都有分布。
全国。
生于水边、沼泽湿地或湖泊浮岛上,海拔2600m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