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破布木果

破布木果,中药名。系维吾尔族习用药材。为紫草科植物破布木Cordia dicholoma Forst.f.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于西藏、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福建等地。具有生湿生热、成熟异常黑胆质、润肺润喉、止咳化痰、清音止渴、通便利尿的功效,主治干寒性或黑胆质性疾病,如咽干喉燥、乃孜来性感冒、干咳顽痰、失音口渴、小便不利、大便不畅等。

中文名称

破布木果

拉丁文名

Cordia dicholoma Forst.f.

别名

赛尔皮斯堂、西壁西唐、西必思唐、西比西唐

道地产区

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

性味归经

一级湿热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生湿生热、成熟异常黑胆质、润肺润喉、止咳化痰、清音止渴、通便利尿。

主治

用于干寒性或黑胆质性疾病,如咽干喉燥、乃孜来性感冒、干咳顽痰、失音口渴、小便不利、大便不畅等。

用法用量

5-10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化学成分

经预试有黏液质、糖类、有机酸、氰类、甾醇等反应。

药理作用

1、抗炎镇痛作用。

2、创伤修复作用。

3、抗肿瘤活性。

4、抗糖尿病作用。

5、抗溃疡作用。

6、清除自由基能力。

7、抑菌作用。

8、降血压作用。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胸痛咽梗,口渴烦躁,大便干结:取适量破布水果,煎汤内服。(《注医典》)

2、治热性咳嗽,肠道异常体液增多,热性伤寒,碱性黏液性伤寒:取适量破布木果,煎汤内服。(《拜地依药书》)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

保存方法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鉴别

1、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细胞,长椭圆形,切线延长,外被角质层;中果皮为薄壁组织,散有石细胞,并散有小型维管束。

2、粉末特征:呈棕色至棕褐色,石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长椭圆形,壁薄,壁孔细密,有纹孔,长30-200μm,宽20-100μm,浅黄色;外果皮细胞多角形或类圆形,壁显串珠状增厚,散在或成群;纤维直径10-30μm,胚乳细胞多角形,含有拟晶体和大量油滴;导管孔纹较多。

3、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0.3g,加乙醇3ml,振摇后浸渍4h,滤过,滤液为淡棕色,在紫外灯(365nm)下显浊蓝色。

药材性状

核果呈圆锥状卵形,常较缩显纵状或网状不规则棱角,长1-1.5cm,中都直径0.5-1cm,表面呈棕黄色至棕褐色,先端尖,可见花柱脱落残迹,微小,底部平截,或微凸起,有的可见残留有浅杯状宿存萼,灰黄棕色。果皮薄约1mm;内果皮骨质,4室,常1-2室发育完全,每室有种子1粒,稀3枚,胚乳白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紫草科植物破布木。

形态特征

乔木,高3-8米。叶卵形、宽卵形或椭圆形,长6-13cm,宽4-9cm,先端钝或具短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通常微波状或具波状牙齿,稀全缘,两面疏生短柔毛或无毛;叶柄细弱,长2-5cm。聚伞花序生具叶的侧枝顶端,二叉状稀疏分枝,呈伞房状,宽5-8cm;花二型,无梗;花萼钟状,5裂,长5-6mm,裂片三角形,不等大;花冠白色,与花萼略等长,裂片比筒部长;雄花花丝长约3.5mm;退化雌蕊圆球形;两性花花丝长1-2mm,花柱合生部分长1-1.5mm,第一次分枝长约1mm,第二次分枝长2-3mm,柱头匙形。核果近球形,黄色或带红色,直径10-15mm,具多胶质的中果皮,被宿存的花萼承托。花期2-4月,果期6-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藏、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福建等地。越南、印度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及新喀里多尼亚岛也有分布。

道地产区

产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及台湾。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1900米山坡疏林及山谷溪边。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