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子

葱子,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葱Allium fistulosum L.的种子。全国各地均产。具有补中益精、明目散风的功效,治疗肾虚、目眩,风寒感冒。
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功能
补中益精、明目散风。
主治
用于肾虚、目眩,风寒感冒。
用法用量
3-9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下果序,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即得。
保存方法
密封,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鉴别
本品粉末灰黑色。置显微镜下观察:种皮表皮细胞黑色,多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具网状纹理;胚乳细胞众多,淡黄色,多破碎,有较大的类圆形或长圆形纹孔。
药材性状
呈类三角状卵形,长3-4mm,宽2-3mm。面微凹,一面隆起。隆起面有棱线1-2条,光滑或有疏皱纹。基部有两个小突起,较短的,顶端灰棕色或灰白色,较长的突起顶端为珠孔。质坚硬,种皮较薄,破开后可见灰白色胚乳,特异,味如葱。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百合科植物葱。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50cm。须根丛生,白色。全株有辛香气,折断后有辛味的黏液。鳞茎卵状长圆形,先端稍肥大,成层的鳞叶,白色。叶片基生,圆管状,被白粉,中空,长约45cm,径1.5-2cm,先端渐尖,上具白色纵纹,绿色叶鞘浅绿色。花期9-12月,花葶约与叶等长;总苞白色,2裂;伞形花序球形,多花,密集;花梗与花被等长或为其2/3长,无苞片;花被钟状,白色,花被片6枚,狭卵形,先端渐尖;花丝长为花被片的1.5-2倍,锥形,基部合生并与花被贴生。果期11-2月,蒴果三棱形;种子黑色,三角状半圆形。
分布区域
各地均有栽培供作蔬菜。
道地产区
全国各地均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