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莓根

茅莓根,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茅莓 Rubus parvifolius L. 的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凉血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肝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结石,跌打损伤,咳血,吐血,崩漏,疔疮肿毒,腮腺炎。
中文名称
别名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毒性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凉血。
常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肝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结石,跌打损伤,咳血,吐血,崩漏,疔疮肿毒,腮腺炎。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或研未调敷。
《重庆草药》:孕妇禁用。
临床应用
1、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米花托盘根15g,金银花12g,薄荷、甘草各6g。水煎服。(《河北中草药》)
2、治过敏性皮炎:茅莓根、明矾各适量。先将茅莓根煎汤,后加入明矾。外洗患处,日1次。(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3、治骨髓炎:鲜茅莓根白皮适最,加烧酒少许,同捣敷患处,1日2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4、治腮腺炎:托盘跟9g,玄参9g,板蓝根30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5、治糖尿病:(薅田藨)根60-120g,猪膀胱2个。煎服。(《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①治月经不调:薅秧泡根一斤,红泽兰四两,刘寄奴根四两。泡酒服,早晚各服一酒杯。(《重庆草药》)
②治妇人崩漏:薅田藨根一两,乌藨刺根一两,川白蜡二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③治妇人白带:薅田藨根一两至一两五钱,瘦猪肉炖汤,以汤煎药服。(《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冷痹,久年关节疼痛:薅田藨根五斤,煎汤去渣,同老母鸡(去毛及肠杂)一只炖服。(《闽东本草》)
⑤治关节炎:㈠茅莓根二两,白酒一斤。浸泡一周后,每服一小盅,日服二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㈡茅莓根二至四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⑥治黄疸:薅田藨根二至四两,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胃痛:茅莓干根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糖尿病:薅田藨根二至四两,猪小肚一至二个。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小儿疳积:茅莓干根五钱,加龙眼适量。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⑩治喉蛾:薅田藨根捣烂,浸米泔含漱。(《闽东本草》)
⑾治疗过敏性皮炎:茅莓根、明矾各适量。先将茅莓根煎醋,后加入明矾。外洗患处,日一次。(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⑿治骨髓炎:鲜茅莓根白皮适量,加烧酒少许,同捣敷患处,一日二次。亦可配合茅莓全草四两煎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加工炮制
秋、冬季挖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药材鉴别
根长短不等,多扭曲,直径0.4-1.2cm。上端较粗,呈不规则块状,常附残留茎基。表面灰褐色,有纵皱纹,栓皮有时剥落,露出红棕色内皮。质坚硬,断面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涩。
植物学信息
蔷薇科植物茅莓。
小灌木,高约1-2m。枝有短柔毛及倒生皮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有时5,先端小叶菱状圆形到宽倒卵形,侧生小叶较小,宽倒卵形至楔状圆形,长2-5cm,宽1.5-5cm,先端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齿,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生白色绒毛;叶柄长5-12cm,顶生小叶柄长1-2cm,与叶轴均被柔毛和稀疏小皮刺;托叶条形。伞房花序有花3-10朵;总花梗和花梗密生绒毛;花萼外面密被柔毛和疏密不等的针刺,在花果时均直立开展;花粉红色或紫红色,直径6-9mm;雄蕊花丝白色,稍短于花瓣;子房具柔毛。聚合果球形,直径1.5-2cm,红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生于海拔400-2600m的山坡杂木林下、向阳山谷、路旁或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