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连轺

连轺即连翘根,中药名。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suspensa(Thunb.)Vahl的根。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现有栽培。具有清热,解毒,退黄之功效。常用于黄疸,发热。

中文名称

连轺

拉丁文名

Forsythia suspensa (Thunb.)Vahl[Sy-ringa suspensa Thunb.」

别名

连翘根

道地产区

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肺、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退黄。

主治

主治黄疸,发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治伤寒瘀热欲发黄。《本经逢原》:连翘根寒降,专下热气,治湿热发黄。仲景治瘀热在里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如无根以实代之。

临床应用

相关方剂

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去节)二两,连轺(连翘根是)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个,赤小豆一升,大枣(擘)十二枚,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切)二两,甘草(炙)二两。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附注

1、《汤液本草》:连轺,《本经》不见所注,但仲景古方所注云,即连翘之根也。

2、《神农本草经》载有翘根,《唐本草》列入有名未用,李时珍《纲目》则认为翘根就是连翘之根,合并于连翘条下。然《本草》记载不详,未便断为一物,待考。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季挖取根部,洗净,切段或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木犀科植物连翘。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小枝土黄色或灰褐色,略呈四棱形,疏生皮孔,节间中空,节部具实心髓。叶通常为单叶,或3裂至3出复叶;叶柄长0.8-1.5cm,无毛;叶片卵形、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2-10cm,宽1.5-5cm,先端锐尖,基部圆形至楔形,叶缘除基部外具锐锯齿或粗锯齿。花通常单生或2至数朵着生于叶腋,先于叶开放;花梗长5-6mm;花萼绿色,裂片4,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边缘具睫毛;花冠黄色,裂片4,倒卵状椭圆形,长1.2-2cm,宽6-10mm;雄蕊2,着生在花冠管基部;花柱细长,柱头2裂。蒴果卵球形,2室,长1.2-2.5cm,宽0.6-1.2cm,先端喙状渐尖,表面疏生瘤点;果梗长0.7-1.5cm。花期3-4月,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现有栽培。

道地产区

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灌丛、疏林及草丛中。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