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炒山药

炒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的干燥根茎经过净制、切制后,采用炒法炮制而成的中药饮片。常用的炒法有土炒、麸炒。山药主产于河南、河北,传统认为河南古怀庆府(今河南焦作所辖的温县、武陟、博爱、沁阳等县)所产者品质最佳,故有“怀山药”之称。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的功效。经炒制后,增强了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的功效。其中,土炒山药多用于脾虚久泻,大便泄泻;麸炒山药多用于脾虚泄泻,久泻不止,尿频遗尿,梦遗滑精,白带不止等。

中文名称

炒山药

道地产区

主产于河南怀庆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的功效。

主治

土炒山药多用于脾虚久泻,大便泄泻;麸炒山药多用于脾虚泄泻,久泻不止,尿频遗尿,梦遗滑精,白带不止等。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

注意事项

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使用,实热邪实者慎用。

化学成分

山药主要含有薯蓣皂苷元、皂苷、黏液质、氨基酸及淀粉等。薯蓣皂苷元也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原料。土炒、清炒和麸炒能促使山药中薯蓣皂苷元的溶出(为生品的2~3倍)。土炒山药除了Co元素以外,各种微量元素含量均较生品有大幅升高,而麸炒品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却降低。其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也是以山药的土炒品、麸炒品为最低。山药经炒制后,部分磷脂成分被破坏。麸炒后总糖含量有所增加。

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山药有调节胃肠功能、降血糖、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抗肾损伤、抗肝损伤等作用。经炒制后,其化学成分的种类大体上保持不变,尽管部分成分含量有所改变,但整体药理作用与生品相近,适用于的疾病范围也大体相似。

临床应用

鉴别用药

生山药、土炒山药、麸炒山药:山药的炮制品主要有生山药、土炒山药、麸炒山药。生山药以补肾益精,益脾阴为主,补阴之力较强,多用于肾虚遗精,夜尿频多,肺虚喘咳,阴虚消渴等。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炒后能增强补脾止泻之力,多用于脾虚久泻,大便泄泻。麸炒山药以补脾健胃,益肾固精为主,能增加益气健脾补肾之力,多用于脾虚泄泻,久泻不止,尿频遗尿,梦遗滑精,白带不止等。

附注

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品质与疗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芦头栽种当年收,珠芽繁殖第2年收,于霜降后叶呈黄色时采挖。洗净泥土,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为毛山药。选择粗大顺直的毛山药,用清水浸匀,再加微热,并用棉被盖好,保持湿润,闷透,然后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圆柱状,将两头切齐,晒干打光,即为光山药。

炮制方法

1、炒山药:取净山药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2、土炒山药:取伏龙肝粉,置锅内,用文火炒热,投入山药片,拌炒至表面挂土色,取出,筛去土粉,放凉。每山药100kg,用伏龙肝粉30kg。

3、麸炒山药:先将炒锅预热至一定程度,均匀撒入定量的麸皮,中火加热,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净山药片。迅速拌炒至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晾凉,及时收藏。每山药片100kg,用麦麸10kg。

4、米炒山药:取净山药片和米,投入热锅内,用文火炒至米呈黄色,取出,筛去米,放凉。每山药片100kg,用米30kg。

5、蜜麸炒山药:将蜜炙麦麸撒入热锅内(约180℃),炒至冒烟时,投入净山药片,再炒至微黄或金黄色,取出,筛去焦麸皮,放凉;或将蜜水拌麦麸,撒入锅内微火炒干,加入净山药片,炒至微黄色,取出,筛去焦麸皮,放凉。每山药片100kg,用蜜麸6kg或12kg。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毛山药:略呈圆柱形,稍扁而弯曲,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浅棕黄色,有明显纵皱及栓皮未除尽的痕迹,并可见少数须根痕,两头不整齐。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散有浅棕黄色点状物。无臭,味甘,微酸,嚼之发粘。

2、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齐平,长7-16cm,直径1.5-3cm,粗细均匀,挺直。表面光滑,洁白,粉性足。均以条粗、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者为佳。

饮片性状

1、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微黄色。

2、麸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淡黄色,偶有焦斑,略具焦香气。

3、土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土红色,粘有土粉,略具焦香气。

4、米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微黄色或金黄色,味甜。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蓣。

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m,新鲜时断面白色,富粘性,干后白色粉质。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状戟形,长3-9cm,宽2-7cm,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戟形至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两侧裂片与中间裂片相接处可连成不同的弧线,叶形的变异即使在同一植株上也常有出现。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叶腋内常有珠芽(零余子)。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cm,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偶而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形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瓣片宽卵形,内轮卵形;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0cm,宽1.5-3.0cm,外面有白粉。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北、华东和中南、西北地区。

道地产区

主产于河南怀庆地区者最佳,称怀山药。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的灌丛或杂草中;或为栽培。

生长见习

野生于山区向阳的地方,喜温暖,耐寒,在北方稍行覆盖可以越冬。由于山药是一种深根性植物,故栽培地区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土壤酸碱度以中性最好,若土壤为酸性,易生支根和根瘤,影响根的产量和质量;过碱,其根部不能充分向下生长。因此,在我国南部地区栽培,于较酸性土壤上应施适量石灰,以中和土壤酸度。

繁殖方式

山药主要用芦头和珠芽(山药豆)繁殖。

栽培技术

1、芦头繁殖:每年10月份将地下根挖出,将山药上部芦头15-25cm长折下,于日光下略晒,使其水分蒸发,经过日晒2-3d,伤口愈合,放入室内或室外挖坑贮藏。坑的深度及盖土厚度以不使芦头受冻为度,河南坑深为40cm,盖土6cm,天冷时覆土至10cm。保持湿润。翌年4月(清明至谷雨)取出,在畦内按行距30-45cm,株距18-20cm,开沟栽种,将芦头顺序平放于沟内,盖土。

2、珠芽繁殖:4月中旬将上年秋天采收珠芽(山药豆)从坑中取出,稍晒,即可进行栽种,行距30cm,株距10-15cm,沟深6cm,将珠芽放入沟内,覆土6cm,约1个月左右的时间,可出芽。

病虫防治

1、病害主要有白锈病、褐斑病。白锈病于春季发生;褐斑病夏季发生。防治:①搭支架,使通风良好,不能在阴湿积水的地方种植;②用波尔多液1∶1∶140倍液防治。

2、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咬食根部。防治:发生时用毒饵诱杀。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