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盐泽泻

盐泽泻是中药材泽泻的一种炮制加工品,为泽泻科植物东方泽泻Alisma orientalis(Sam.)Juzep.或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inn.的干燥块茎,经过净选、切制、盐炙而成。本品产于福建、四川等地,主要具有滋阴泄热、利水渗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以及水热互结之小便不利等。

中文名称

盐泽泻

别名

盐水泻、盐泽芝、盐芒芋、盐鹄泻、盐及泻、盐天秃、盐禹孙、盐天鹅蛋、盐如意花、盐一枝花

泽泻科

泽泻属

道地产区

福建建瓯、四川眉山等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淡,归肾、膀胱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盐泽泻性寒,味甘、淡,归肾、膀胱经。主要具有滋阴泄热、利水渗湿的功效,还具有一定的化浊降脂作用。

主治

1、盐泽泻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以及水热互结之小便不利。

2、盐泽泻还可治疗高脂血症。

用法用量

煎服,6~10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肾虚精滑、无湿热者慎用。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有四环三萜酮醇类成分,如泽泻醇A、泽泻醇B、泽泻醇C、泽泻醇A乙酸酯、泽泻醇B单乙酸酯、泽泻醇C乙酸酯、23-乙酰泽泻醇B、表泽泻醇A、泽泻薁醇等。此外,本品还含有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磷脂、胆碱、蛋白质及淀粉等成分。

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本品具有抗肾结石形成、利尿、抗氧化、抗肾纤维化、抗肺纤维化、抑制α-葡萄糖苷酶、调脂、降糖、扩血管、抗肝损伤等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盐泽泻配牡丹皮:盐泽泻性寒,善于泻肾经之相火;而牡丹皮可凉血而清肝胆之火。二药合用,肝肾同治,可达到泻虚火的作用,从而治疗虚火导致的头晕目眩、骨蒸潮热等。

鉴别用药

生泽泻与盐泽泻均为泽泻的不同炮制品种,由于炮制方法不同,作用亦各有偏重。其中,生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和泄泻尿少;而盐泽泻则善于引药下行,并具有更强的泄热作用,利尿而不伤阴,用小剂量于补益方中可泻肾降浊,并防止补药之滋腻,此外还可治疗阴虚火旺、水热互结之小便不利等。

相关药品

与盐泽泻相关的中成药较多,常见的如肾炎解热片、杞菊地黄胶囊等。

相关方剂

与盐泽泻相关的方剂较多,常见的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补肾固齿丸(《九芝堂经验方》)等。

附注

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品质与疗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和粗皮,切厚片,晒干。

炮制方法

取净泽泻片,用盐水拌匀,闷润至盐水被吸尽,置炒制器具内,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100kg净泽泻片,用食盐2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保存,置通风干燥处。注意防霉、防蛀。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泽泻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cm,直径2~6cm。表面淡黄色至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和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

饮片性状

盐泽泻为圆形或椭圆形厚片,表面淡黄棕色或黄褐色,偶见焦斑。味微咸,质坚。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泽泻科泽泻属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块茎大,数量多;水中的叶子条形或披针形;挺水叶宽披针形、椭圆形至卵形。花白色,粉红色或浅紫色;瘦果椭圆形,或近矩圆形,背部有不明显浅沟,下部平,果喙自腹侧伸出,喙基部凸起,膜质。种子紫褐色,具凸起。花果期5~10月。

分布区域

1、国内:分布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

2、国外: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地。

道地产区

泽泻的道地药材有 "建泽泻" 和 "川泽泻"。其中,建泽泻主产于福建建瓯、浦城、建阳,为福建著名的道地药材品种;而川泽泻主产于四川灌县、崇州、眉山、绵阳等地。

生长环境

野生者生长于沼泽边缘和低洼湿地;栽培者一般在海拔800m的以下地区。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严寒,适应性很强。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