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芍药

芍药,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中文名称

芍药

别名

白芍药、金芍药

性味归经

味苦、酸,性微寒。归肝经、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主治

主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2g;或入丸、散。大剂量可用15-30g。

注意事项

不宜与藜芦同用。 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

化学成分

芍药的根含芍药甙。

草芍药的根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等。另含苯甲酸约0.92%。

芍药属植物大都含芍药甙,根中含量1.8-7.3%,全在根皮部分;叶中含量1-1.1%。

药理作用

1、解痉作用。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3、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

4、抗炎、抗溃疡作用。

5、抗菌、解热作用。

6、其他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方剂

1、治妇人胁痛

香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2、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

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肉桂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3、治妇人怀妊腹中疞痛

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川芎半斤(一作三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4、治产后血气攻心腹痛

芍药二两,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芍药汤)

5、治痛经

白芍二两,干姜八钱。共为细末,分成八包,月经来时,每日服一包,黄酒为引,连服三个星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6、治妇女赤白带下,年月深久不瘥者

白芍药三大两,干姜半大两。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广利方》)

7、治金创血不止,痛

白芍药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米次下二钱,并得。初三服,渐加。(《广利方》)

8、治脚气肿痛

白芍药六两,甘草一两。为末,白汤点服。(《岁时广记》)

9、治风毒骨髓疼痛

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经验后方》)

10、治血崩腹痛

白芍(酒炒黄)一两,侧柏叶(炒黑)六两。二味共为末,酒调服。(《一盘珠》六一散)

11、治产后血晕绝,不识人

芍药半两为末,乱发一两烧灰,上相和研令匀。每服二钱,以热酒调服之。须臾再服之,立效也。(《普济方》芍药汤)

12、治妇人血伤兼赤白带下

芍药、黄芪、生地黄各三两,艾叶一两。上四味,(口父)咀,如麻豆大。以绢袋盛,浸酒一斗。经宿后,每食前随量温饮之。(《普济方》芍药酒浸方)

13、治伤寒发汗病不解,反恶寒,阳虚之证

芍药、甘草(炙)各三两,附子(炮,去皮脐,破八片)一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芍药甘草附子汤)

14、治阴虚发热

芍药、黄芪、甘草、青蒿各一两半。上为粗散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温服。(《普济方》芍药散)

15、治产后虚烦不得眠

白芍、当归、栀子各五钱,淡豆豉半合。上用水二钟半,先煮前三味。得二钟,内香豉煮取一钟半。去滓,分二次温服。(《济阴纲目》芍药栀豉汤)

16、治衄血,咯血

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一分。为末,新水服一钱,血止为限。(《古今录验》)

17、治衄血,汗血

白芍药二两半,生地黄汁三合,生藕汁一合,生姜汁少许。上四味,捣白芍药为末,先煎三物汁令沸,每以半盏,入熟水一合、白芍药末二钱,搅匀,食后温饮之。(《圣济总录》白芍药散)

18、治酒毒下血

芍药(炒)、白鸡冠花(炒)、陈槐花。上等分,取青蒿根汁煮丸。米饮下。(《朱氏集验方》芍药丸)

19、治泄痢腹痛

黄芩、白芍药各一两,甘草五钱。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保命集》黄芩芍药汤)

20、治一切湿热恶痢,频并窘痛,无问脓血

芍药、黄柏各一两,当归、黄连各半两。上为末,水丸如小豆大。温水下三四十丸,无时。兼夜五六服。忌油腻脂肥、发热等物。(《宣明论方》芍药柏皮丸)

21、治小儿脾受湿气,泄利不止,脐腹刺痛,或挟热而泻,或疳气下痢

白芍药、黄连各一两,吴茱萸半两。上为末,面糊为圆加黍米大,量儿大小随意加减,温水饮下。乳食前服。(《续易简方论》戊己丸)

22、治小儿夜啼,腹痛

芍药、川芎、蟅虫(炙令焦)各一分。上为散。一月及百日儿,每服一字,用乳汁调服。半年至一岁儿每服半钱匕,连夜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一方温汤下。(《普济方》芍药散)注:蟅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姬蠊科昆虫赤边水蟅的雄性全虫,地鳖虫为雌性全虫。

23、治水气通身肿,其脉沉迟

芍药(锉,炒)一两,桂(去粗皮)半两,黄芪(锉)三分。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用米醋一合,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心当烦勿怪,六、七日即差。勿食盐。(《圣济总录》芍药汤)

24、治消渴引饮

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日三服。(《纲目》引陈日华《经验方》)

25、治冷疝腹痛及误汗、误下伤寒坏证

白芍药一两半,泽泻(去粗皮)七钱半,甘草(炙)三钱,肉桂(去粗皮)一钱半。上件(口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活幼心书》白芍药汤)

26、疗风湿百节疼痛,不可屈伸,痛时汗出

芍药四两,甘草(炙)三两,川芎四两,附子(炮,四破)三两。上四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相去十里顷。忌猪肉、冷水、生葱等。(《外台》引《深师方》)

27、治骨髓虚冷,疼痛倦怠

芍药一斤,生地黄五斤(洗),虎骨四两。上三味,(口父)咀。以清酒一斗,渍三宿,暴干复入酒中渍一宿,暴干再渍再暴,酒尽即止,暴干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圣济总录》芍药虎骨散)

药膳食疗

1、痛泻粥

淮山药120克,炒白芍12克,陈皮6克,防风6克,红糖适量。将淮山药研成粉末,放入白芍、陈皮、防风的煎液中煮沸成粥,调入红糖服食。

功效:泻肝补脾,止痛止泻。

2、芍钩冬瓜汤

芍药2钱、钩藤2钱、冬瓜半斤。芍药、钩陈加水熬煮20分钟。再与冬瓜一起下锅熬汤至冬瓜熟透。视个人口味加调味料。

功效:对于长时间使用手指导致的疼痛与心烦、头晕目眩有镇静效果。

3、柴芍丹皮炖瘦肉

柴胡6克,牡丹皮6克,白芍10克,瘦猪肉30克,佐料适量。柴胡、丹皮、白芍洗净与瘦肉共炖,至肉烂熟,加佐料适量。饮汤食肉。

功效:疏肝解郁,柔肝清热。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炮制方法

1、白芍《金匮玉函经》载:刮去皮。《雷公炮炙论》: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上了,锉之。《世医得效方》:去芦,铡碎。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条,浸至六、七成透,闷润至透,切薄片,干燥。

2、炒白芍《经效产宝》载:炒黄。《妇人良方》:微炒。炒焦黄。现行,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放凉。炒用性缓,柔肝,和脾,止泻。

3、酒白芍《扁鹊心书》载:酒炒。《汤液本草》:酒浸。《炮炙大法》:酒浸蒸切片。《本草崇原》:切片,酒润,覆盖过宿。现行,取白芍片,喷淋黄酒拌匀,稍闷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白芍片100kg,用黄酒10kg。酒制行经,止中寒腹痛。

4、醋白芍《纲目》载:醋炒。现行,取白芍片,用米醋拌匀,稍闷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白芍片100kg,用米醋15kg,醋炒敛血、止血。

5、土炒白芍《时病论》载:土炒。现行,取灶心土(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用中火炒热,倒入白芍片,炒至表面挂土色,微显焦黄色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每白芍片100kg,用灶心土20kg。

6、白芍炭《丹溪心法》载:炒成炭。烧灰存性。《医学纲目》:煅存性。现行,取白芍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凉透。制炭止血。此外,还有煨白芍、盐白芍、麸炒白芍。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干燥根呈圆柱形,粗细均匀而平直,长10-20厘米,直径1-1.8厘米。表面淡红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显的纵皱及须根痕,栓皮未除尽处有棕褐色斑痕,偶见横向皮孔。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或微带棕色,木部放射线呈菊花心状。气无,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长、匀直、质坚实、粉性足、表面洁净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毛茛科植物芍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根肥大,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光滑无毛。叶互生;具长柄;2回3出复叶,小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缘具极细乳突,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在下面隆起,叶基部常带红色。花甚大,单生于花茎的分枝顶端,每花茎有2-5朵花,花茎长9-11厘米;萼片3,叶状;花瓣10片左右或更多,倒卵形,白色、粉红色或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3-5枚,分离。蓇葖果3-5枚,卵形,先端钩状向外弯。花期5-7月。果期6-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