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毕澄茄

毕澄茄,中药名。为胡椒科常绿攀缘性藤本毕澄茄的成熟果实,习惯上,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成熟果实也作毕澄茄用。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胃脘冷痛、呕吐,以及寒疝疼痛等病症。

中文名称

毕澄茄

别名

毗陵茄子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脾、胃、肾、膀胱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

主治胃脘冷痛、呕吐,以及寒疝疼痛等病症。

用法用量

(1)药典用量:1.5-3g。

(2)临床常用剂量:3-9g。

(3)使用方法:水煎服,开水冲泡当茶饮服。

不良反应

1、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2、临床观察

毕澄茄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良反应,多用久用生内热,阴虚火旺之人不宜多用久用。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之人不宜多用久用。

化学成分

毕澄茄果实含挥发油约10%-18%、毕澄茄素、树酯、毕澄茄酸、脂肪油、淀粉、树胶、色素。挥发油主要为桉叶素、d-香桧烯、d-蒈烯、d-松油醇:果实尚含毕澄茄内酯等成分。

山鸡椒果实含脂肪油约40%,含挥发油5%,并以柠檬醛、甲基庚烯酮为主,少量柠檬烯、芳樟醇等成分。

药理作用

毕澄茄果实毕澄茄酸对皮肤黏膜、呼吸道、泌尿道黏膜都有刺激作用,并能吸收。

山鸡椒的水浸液,可杀灭库蚊幼虫,其油剂量涂抹于皮肤可避蚊。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胃寒疼痛,呃逆呕吐等症:本品功能温暖脾胃、散寒止痛,故适用于胃寒疼痛,以及胃寒引起的呃逆、呕吐、脘腹胀闷等症,常与高良姜等配合应用。

(2)寒疝疼痛等症:本品有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治疗寒疝腹痛,常与吴茱萸、香附、广木香等药配伍应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于寒症小便不利,以及小儿寒湿郁滞引起的小便浑浊等病症。

相关配伍

牙痛:用捣碎的荜澄茄放于患齿即可止痛。

相关方剂

寒疝丸(原名四神丸,《丹溪心法》):毕澄茄、香附、吴茱萸、青木香。治寒疝疼痛。

毕澄茄丸《济生方》:毕澄茄、为末,姜汁、神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治疗胸膈不快,不思进食。

验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山鸡椒、胡颓子、地黄,治疗支气管哮喘。

药膳食疗

毕澄茄粥

原料:毕澄茄2克,粳米6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毕澄茄研为细末待用。先把米洗净,与红糖入锅熬粥,待粥快好时,调入毕澄茄末稍煮即可。

用法:温热服食,每日2次。

功效:温中下气,散寒止痛。

适用:胃寒呕吐、呃逆、气滞胸腹胀痛、寒疝疼痛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胡椒科常绿攀缘性藤本毕澄茄。樟科植物山鸡椒。

形态特征

山鸡椒:常绿攀援性藤本,茎长约6米。叶互生,叶片椭圆状卵形或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斜心脏形,全缘,两面均光滑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成单生的穗状花序,花小,白色,无花被。核果球形,直径约5毫米,黑褐色。

分布区域

山鸡椒: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道地产区

山鸡椒:生长于向阳丘陵和山地的灌木丛或疏林中。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