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片

党参片是将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经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后切制而成的中药饮片。传统医学认为,其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肺气虚、气血不足、气津两伤等症。
中文名称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毒性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党参片具有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
党参片主要用于治疗脾肺气虚、气血不足、气津两伤等症。
1、脾肺气虚:党参片可用于治疗脾气虚弱引起的倦怠乏力、进食少、大便稀软等问题;亦可改善肺气不足导致的咳嗽、气短、说话声音低弱等症状。
2、气血不足:党参片可用于缓解气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苍白或萎黄、乏力、头晕、心悸等问题。
3、气津两伤:党参片可用于改善气津两伤造成的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
在临床上,党参片最常见的用法是煎煮制成汤药后服用,常规用量为9~30g;亦可入丸、散等制剂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不同,党参片的具体用量会存在个体化差异,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剂量使用本品。
1、中药配伍禁忌
中医理论“十八反”记载,藜芦反党参,故党参片不宜与藜芦同用。二者配伍使用,可能降低药效或引发不良反应。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党参片不宜与维生素C、烟酸、谷氨酸、胃酶合剂同用,因为可使上述药物分解,药效降低。
(2)党参片不宜与可待因、吗啡、哌替啶、苯巴比妥同用,易加重麻醉,抑制呼吸。
(3)地塞米松可以拮抗党参提高皮质酮水平的作用,二者不宜同用。
3、饮食禁忌
忌食萝卜、绿豆和强碱性食物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芽、海带等。
1、在使用党参片期间,若需同时使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切勿自行随意用药,以免药物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2、孕妇、备孕女性及处于哺乳期女性使用党参片前,需主动告知医生自身生理状态(如妊娠阶段、哺乳情况等),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评估用药安全性及适用性。
3、儿童在用药过程中,必须在成年人的全程监护下进行。
党参片主要含甾醇类成分、苷类成分、生物碱类成分、香豆素类成分、挥发性成分、三萜类成分及黄酮类成分等。
1、甾醇类成分:包括α-菠菜甾醇、豆甾醇、α-菠菜甾醇-β-D-葡萄糖苷等。
2、苷类成分:包括β-D-吡喃葡萄糖己醇苷、党参苷Ⅰ等。
3、生物碱类成分:包括胆碱、烟碱、5-羟基-2-羟甲基吡啶等。
4、香豆素类成分:包括白芷内酯、补骨脂内酯等。
5、挥发性成分:包括己酸、庚酸、辛酸、壬酸、十二酸、壬二酸等。
6、三萜类成分:包括蒲公英萜醇、齐墩果酸、乙酰蒲公英萜醇等。
7、黄酮类成分:包括丁香苷等。
8、其他:除上述成分外,党参片还含有氨基酸、多糖等。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党参片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胃肠功能、改善肺功能、降血糖、调血脂、延缓衰老、提高记忆等作用。
1、《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
2、《药性集要》:“能补脾肺,益气生津。”
3、《本草正义》:“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滞,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
临床应用
党参片可与白术、黄芪、当归、麦冬、熟地黄等中药材配伍,以达到治疗相关病症的目的。
1、党参片配白术:党参片甘平,长于补脾养胃,健运中气,补气力强;白术甘温苦燥,善于补脾和胃,祛湿化浊,健脾力胜。两药配伍,可增强补气健脾燥湿的作用,适用于脾气虚弱所致食少、便溏、吐泻等。
2、党参片配黄芪:党参片长于健脾益气;黄芪善于益气升阳。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脾益肺、升举中阳的作用,适用于肺脾气虚、气短乏力、食少便溏及中气下陷等。
3、党参片配当归:党参片长于益气补血;当归善于养血和血。两药配伍,可增强补气养血的作用,适用于内伤气血不足诸证,如头晕、乏力、少气懒言等。
4、党参片配麦冬:党参片甘平,补脾益肺,生津养血;麦冬甘、微寒,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两药配伍,可增强补气生津的作用,适用于热伤气阴,津液大耗,心虚脉微等。
5、党参片配熟地黄:党参片甘平,长于补益脾胃,生化精血;熟地黄甘微温,善于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两药配伍,可增强补气生血的作用,适用于气血双亏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体弱乏力等。
党参片需与明党参片、人参片相鉴别。
1、党参片与明党参片:两者均味甘而入脾肺经,皆能补益脾肺。然党参片味甘性平,主入脾肺经,长于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善于治疗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又有补气生血之效,可治气血双亏,面色萎黄,头晕心悸,体弱乏力。明党参片味微苦而性微寒,主入肺脾经,善于润肺化痰、养阴和胃,主治肺热咳嗽,呕吐反胃,食少口干;明党参片又入肝经,有滋阴平肝、清肝降火之功,可用于治疗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目赤眩晕;明党参片还有解毒之效,可用于杨梅疮毒或疔疮的治疗。
2、党参片与人参片:两者均味甘,归脾肺经,皆有补气、养血、生津等功效,适用于脾肺气虚、气津两伤及气血双亏、血虚萎黄之证。但党参片作用温和,对病势较缓,虚损较轻者,用党参片较好;人参片补力较强,对病势较急,虚损较重者,用人参片较佳。然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危重证候,非人参片不能救其虚脱;心气虚、肾气虚所致痴呆、阳痿、消渴等,须用人参片,非党参片所宜;脾肺气虚、气津两伤、气血双亏者,党参片的作用类似人参片,可代人参片用之,但用量宜大。
参苏丸、小柴胡颗粒、强肝颗粒、健脾降脂颗粒、祛痰止咳颗粒等。
上党参膏(《得配本草》)等。
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品质与疗效。
加工炮制
1、采收:一般在秋季地上部分茎叶枯萎时采收。直播一般3~4年采挖,育苗移栽2~3年采挖。采挖前先拔除支架,割去茎蔓,再采挖参根。挖根时要深挖,避免伤根造成根中乳汁外流。
2、加工:将挖出后的参根洗净泥土,并按大小、粗细、长短分等级,分别晾晒,至三四成干,表皮略起润发软时,用手或木板揉搓,使皮部与木质部紧贴,充实饱满并富有弹性。之后再晒再搓,反复3~4次,至七八成干时,捆成小把,晒干即可。
首先除去党参中的杂质,随后用清水将其洗净,接着进行润透处理,使药材充分吸收水分至柔软适宜切制的状态。之后将润透的党参切成厚片,最后进行干燥处理。
保存方法
党参片应放置在通风良好且干燥的地方进行保存,同时要注意防止虫蛀。
药材鉴别
党参片是由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炮制而成的饮片,不同类型的党参药材,其性状有所不同。
1、党参:呈长圆柱形,稍弯曲,长10~35cm,直径0.4~2cm。表面灰黄色、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全长的一半,栽培品环状横纹少或无;全体有纵皱纹和散在的横长皮孔样突起,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质稍柔软或稍硬而略带韧性,断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皮部淡棕黄色至黄棕色,木部淡黄色至黄色。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2、素花党参:长10~35cm,直径0.5~2.5cm。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根头下致密的环状横纹常达全长的一半以上。断面裂隙较多,皮部灰白色至淡棕色。
3、川党参:长10~45cm,直径0.5~2cm。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有明显不规则的纵沟。质较软而结实,断面裂隙较少,皮部黄白色。
呈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黄色、黄棕色至灰棕色,有时可见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和芽。切面皮部淡棕黄色至黄棕色,木部淡黄色至黄色,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植物学信息
桔梗科党参属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
1、党参: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肥大肉质,呈长圆柱形,顶端有膨大的根头,具多数瘤状茎痕。茎缠绕,长而多分枝。叶在主茎上及侧枝上互生,在小枝上近于对生;叶片卵形至倒卵形,长1~7cm,宽1~5cm,全缘或微波状,上面绿色,被糙伏毛,下面粉绿色,密被柔毛。花单生于分枝顶端;花萼5裂,花冠钟状,淡黄绿色,内面有紫斑,先端5裂,雄蕊5枚;子房半下位,3室,花柱短,柱头3。蒴果圆锥形;种子细小,多数。花期8~9月,果期9~10月。
2、素花党参:叶片长成时近于光滑无毛,花萼裂片较小。
3、川党参:茎叶近无毛,或仅叶片上部边缘疏生长柔毛,茎下部叶基部楔形或圆钝,稀心脏形;花萼仅贴生于子房最下部,子房下位。
分布较广,我国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贵州、湖北、河南、内蒙古及东北等地均有分布。
党参、素花党参主产于甘肃、四川;川党参主产于四川、湖北、陕西。
1、党参:生于山地灌木丛中及林缘。
2、素花党参:生于海拔1500~3200m间的山地林下、林边及灌丛中。
3、川党参:生于海拔900~2300m的山地林边灌丛中。
党参耐寒,喜冷凉湿润气候,忌高温。幼苗期喜阴,成株喜阳光。喜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黏土、低洼地、盐碱地和连作地上不宜种植。
繁殖方法为种子直播或育苗移栽,生产上多采用育苗移栽。
1、采种及种子处理:选择生长2~3年,健壮、无病虫害植株,于9~10月果实呈黄白色、种子变褐色时采收,除去杂质后阴干,低温(10℃以下)贮存,待播。播种选用当年新种子,播前用40~50℃温水浸种,边搅拌边放入种子,待水温降至手温停止,再浸5分钟,捞出,装入纱布袋,用清水洗数次,再置于15~20℃室内沙堆中,每隔3~4小时用清水淋洗1次,1周左右种子裂口即可播种。
2、播种育苗:春播3~4月,秋播9~10月。将种子与细土拌合,条播或撒播。每亩用种量1.5kg左右。条播按行距10cm开沟,沟深3~4cm,将种子均匀播于沟内;撒播将种子均匀撤在整好的畦面。播后覆细土,加盖一层玉米秆或草。幼苗出土后逐渐揭去覆盖物。苗高5cm时,结合松土按株距30cm分次间苗。
3、移栽:春播苗于秋末或翌年早春移栽,秋播苗于翌年秋末移栽。在整好的畦面按行距15~25cm开沟,沟深15~25cm,将种苗按株距6~10cm斜放于沟内,也可横卧摆栽,覆细土,浇透定根水,上盖细土保墒。
1、病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上年已感染的参根5月中下旬发病,6~7月发病严重;急性型根腐一般6月中下旬发病,8月为发病高峰。主要危害根部,从须根、侧根开始逐步蔓延到主根,受害部位出现暗褐色病斑,而后变黑腐烂,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为移栽前用4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种苗30分钟,晾干后栽植;雨季及时排水;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2000倍液喷洒或灌根部,每7~10天1次,连续2~3次;及时拔除病株,用石灰消毒病穴;实行轮作;收获后清园,彻底销毁病残株。
(2)锈病:6~7月发生严重。主要危害叶片,茎及花托等部位亦受害。初期发病部位出现橙黄色微略隆起的孢斑(夏孢子堆),后期破裂,散出橙黄色夏孢子,引起叶片早枯。防治方法为发病初期喷25%粉锈宁1000~1500倍液或90%敌锈钠4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2~3次;收获后清园,彻底销毁病残株,减少病原菌。
(3)霜霉病:8~9月发病严重。主要危害叶片,受害叶面出现不规则褐色病斑,叶背有灰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变褐、枯死。防治方法为清除病残株,集中烧毁;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1000倍液喷雾,每7天1次,连续2~3次。
2、虫害及其防治
(1)地上害虫: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等危害植株叶片、嫩茎、花蕾及顶芽等部位。吸食汁液,使叶片变黄脱落,花果受害后萎缩、干瘪,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防治方法为冬季彻底清园,消灭越冬虫源;蚜虫防治可用灭蚜松乳剂1500倍液、红蜘蛛防治可用50%杀螟松1500倍液喷雾,每5~7天1次,连续数次。
(2)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小地老虎等危害地下根、幼苗的茎及叶片。防治方法为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消灭越冬幼虫及蛹;用50%锌硫磷乳油700~1000倍液浇灌根际周围;防治小地老虎可用50%甲胺磷乳剂1000倍液拌土或沙撒施;防治蝼蛄用麦麸50kg炒香后晾干,拌入2.5%敌百虫粉1~1.5kg,于傍晚黄昏前诱杀;防治蛴螬可人工捕杀,或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浇灌根际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