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柴胡

竹叶柴胡,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竹叶柴胡 Bupleurum marginatum Wall. ex DC.、马尾柴胡Bupleurum microcephalum Diels或马尔康柴胡Bupleurum malconense Shan et Y. Li的干燥全草。具有疏风退热,疏肝,升阳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中文名称
别名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功能
疏风退热,疏肝,升阳。
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用法用量
3-9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花初开时采收,除去泥沙,干燥。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为根、茎、叶、花混合的段。根棕褐色或黄棕色,具细纵纹及稀疏小横突起。茎圆柱形,微具棱线,切面白色,有髓。叶多破碎,叶缘软骨质。花序复伞形,花黄色或黄棕色。气清香,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伞形科植物竹叶柴胡、马尾柴胡或马尔康柴胡。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5-70厘米。根直生,分歧或不分歧。茎直立,丛生,上部多分枝,并略作"之"字形弯曲。叶互生;广线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0.6-1.3厘米,先端渐尖,最终呈短芒状,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有平行脉7-9条。复伞形花序腋生兼顶生;伞梗4-10,长1-4厘米,不等长;总苞片缺,或有1-2片;小伞梗5-10,长约2毫米;小总苞片5;花小,黄色,径1.5毫米左右;萼齿不明显;花瓣5,先端向内折曲成2齿状;雄蕊5,花药卵形;雌蕊1,子房下位,光滑无毛,花柱2,极短。双悬果长圆状椭圆形,左右扁平,长3毫米左右,分果有5条明显主棱,棱槽中通常有油管3个,接合面有油管4个。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干燥的荒山坡、田野、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