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蒺藜

炒蒺藜是以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为原料,经传统清炒工艺炮制而成的中药材。中医理论认为,蒺藜味辛、苦,性微温,归肝经,具有平抑肝阳、疏肝解郁、通经下乳、行气活血、明目、祛风止痒之功效。经炒制后,其辛散之性有所减弱,更擅长平抑肝阳、解郁通经,临床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引发的头痛、眩晕,以及肝郁导致的乳汁不通等症。
中文名称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毒性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炒蒺藜具有平抑肝阳、解郁通经的功效。
炒蒺藜主要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肝郁乳汁不通。
在临床上,炒蒺藜常与其他中药一同煎煮制成汤药后服用,常规用量为6~10g。但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不同,炒蒺藜的具体用量会存在个体化差异,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剂量使用本品。
1、在服用炒蒺藜期间,若有同时使用其他药物的需求,务必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这是因为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有可能影响药效,甚至引发不良反应,咨询专业人士可有效规避此类风险。
2、在服用炒蒺藜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或易生热助燥的食物,以免妨碍脾胃运化,影响药物吸收及疗效发挥。
3、若炒蒺藜出现变质、发霉、异味或虫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此类药材可能已产生有害物质,服用后易损伤健康。
4、孕妇、备孕女性及哺乳期女性使用炒蒺藜前,需主动告知医生自身生理状态(如妊娠阶段、哺乳情况等),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评估用药安全性及适用性。
临床应用
炒蒺藜需与生蒺藜相鉴别。二者为蒺藜的不同炮制品种,由于炮制方法不同,作用亦各有偏重。生蒺藜善于疏散肝经风热而有明目退翳之效,用治风热上攻导致的目赤翳障,并长于祛风止痒,用于风疹瘙痒。炒蒺藜辛散之性减弱,长于平抑肝阳、解郁通经,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肝郁乳汁不通。
荨麻疹丸、开光复明丸。
海桐皮散(《圣济总录》)。
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品质与疗效。
加工炮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取净蒺藜,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碾去刺,筛去刺屑。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干燥处,防霉。
药材鉴别
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直径7~12mm。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和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质坚硬。气微,味苦、辛。
本品多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棕黄色,隆起,有纵棱,两侧面粗糙,有网纹。气微香,味苦、辛。
植物学信息
蒺藜科蒺藜属植物蒺藜。
一年生草本。
1、茎叶特征
(1)茎:茎通常由基部分枝,平卧地面,具棱条;全株被绢丝状柔毛。
(2)叶:托叶披针形,形小而尖,长约3mm;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对生,一长一短;长叶长3~5cm,宽1.5~2cm,通常具6~8对小叶;短叶长1~2cm,具3~5对小叶;小叶对生,长圆形,长4~15mm,先端尖或钝,表面无毛或仅沿中脉有丝状毛,背面被以白色伏生的丝状毛。
2、花果特征
(1)花:花淡黄色,小型,整齐,单生于短叶的叶腋;花梗长4~10mm;萼5,卵状披针形,渐尖,长约4mm,背面有毛,宿存;花瓣5,倒卵形,先端略呈截形,与萼片互生;雄蕊10,着生于花盘基部,基部有鳞片状腺体;子房5心皮。
(2)果:果实为离果,五角形或球形,由5个呈星状排列的果瓣组成,每个果瓣具长短棘刺各1对,背面有短硬毛及瘤状突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
分布于全国各地。
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
生于荒丘、田边及田间。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怕涝。以阳光充足、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培为宜,多雨地区及黏土、洼地均不宜栽种。
种子繁殖。
因果壳坚硬,在播种前要碾磨果实,使果瓣分离,再磨去果刺,进行播种。作高畦,按行株距50cm×40cm开穴,穴深10cm,每穴播种子5~6颗,覆土,稍加镇压。
1、病害及其防治:野生蒺藜病害很轻,人工栽培蒺藜常见病害有白锈病、黑斑病、白粉病、锈病、苗期猝倒病,可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防治白锈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防治黑斑病;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50%硫胶悬剂300倍液防治白粉病和锈病;可用32%乙蒜素酮乳剂及30%蒜素乳剂1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猝倒病。
2、虫害及其防治:虫害有蟋蟀、豆蚜、红蜘蛛、珠硕蚧,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倍液防治蟋蟀:可用20%快克乐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乳剂1500倍液防治豆蚜;可用1.8%阿维菌素乳剂3000倍液或5%噻螨酮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红蜘蛛;可用50%辛硫磷乳剂1200倍液,25%喹硫磷2000倍液防治珠硕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