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白芍

炒白芍是将中药白芍经清炒加工而成的饮片。与生品相比,炒制后寒性有所减弱,更偏重于养血和营、敛阴止汗,兼能柔肝止痛,临床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自汗盗汗,以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腹痛泄泻。
中文名称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饮片名称
功效作用
炒白芍具有养血和营、敛阴止汗、柔肝止痛的功效。
炒白芍主要用于治疗血虚萎黄、腹痛泄泻、自汗盗汗。
在临床上,炒白芍多煎煮制成汤药服用,常规用量为6~15g。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不同,炒白芍的具体用量会存在个体差异,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剂量使用本品。
恶芒硝、石斛,畏鳖甲、小蓟,反藜芦。
1、在使用炒白芍前,需经中医师辨证,避免未经辨证盲目使用。用药过程中应遵循 “中病即止” 原则,若症状缓解,需及时复诊,由医师评估后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以确保用药安全且疗效确切。
2、在使用炒白芍期间,若需同时使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切勿自行随意用药,以免药物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3、孕妇、哺乳期女性使用炒白芍前,需主动告知医生自身生理状态(如妊娠阶段、哺乳情况等),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评估用药安全性及适用性。
4、婴幼儿、老年人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临床应用
炒白芍需与生白芍、酒白芍相鉴别。三者为白芍的不同炮制品种。生白芍擅长养血敛阴、平抑肝阳,用于血虚月经不调、痛经、头痛眩晕等。炒白芍性稍缓,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兼能柔肝止痛,用于血虚萎黄、自汗盗汗、腹痛泄泻。酒白芍酸寒之性降低,入血分,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用于肝郁血虚、胁痛腹痛、月经不调、四肢挛痛。
安胎丸、固经丸。
香砂平胃散(《医宗金鉴》)、当归黄芩芍药汤(《万氏女科》)。
白芍含芍药苷、氧化芍药苷及芍药内酯等;尚含挥发油等成分。测定白芍及炒白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量,结果显示炒白芍中芍药苷的量有所下降,而芍药内酯苷的量有所升高。
另有研究表明,对氯化钡引起的兔肠收缩加强,生品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炒制品拮抗作用不明显;炒白芍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肠管活动抑制有拮抗作用,生品作用不明显。此外,研究发现,炒白芍的镇痛作用强于生品。
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品质与疗效。
加工炮制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取原药材,洗净后润透,切成薄片并干燥。之后,将制得的白芍片放于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时,取出晾凉。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材鉴别
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呈类圆形的薄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气微香。
植物学信息
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
多年生草本。
1、根茎叶特征: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茎高40~70cm,无毛。叶互生;茎下部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茎上部生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边缘具白色骨质细齿,两面无毛,背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近革质;叶柄长达9cm。
2、花特征:花两性,数朵顶生或腋生,有时仅顶端一朵开放,直径8~12cm;苞片4~5,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5cm,宽1~1.7cm,绿色,宿存;花瓣9~13,倒卵形,长3.5~6cm,宽1.5~4.5cm,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花丝长0.7~1.2cm,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顶端裂片钝圆;心皮2~5,无毛。蓇葖长2.5~3cm,直径1.2~1.5cm,顶端具喙。花期5~6月,果期8月。
分布于浙江、安徽、四川、山东等地,河南、湖南、陕西等地也有栽培。
主产于浙江、安徽。
生于山地草坡、灌木丛中。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既能耐寒,又能耐热,在-20℃~42℃的温度中均能生长。耐干旱,怕潮湿、积水,雨水过多易引发根部腐烂,以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最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冲积壤土、夹砂黄泥土是芍药生长的典型土壤。
用种子繁殖或分根繁殖。
1、种子繁殖:9月中、下旬播种,在整好的畦上开沟条播,沟深3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6~10cm,镇压。翌年4月去掉部分盖土,约半月后即可出苗。
2、分根繁殖:将芍药芽头从根部割下,选形状粗大,不空心,无病虫害的芽盘,按大小和芽的多少,顺其自然生长形状切成数块,每块芽2~4个,芽下留2cm长的头,按行株距50cm×30cm,穴栽,每穴1~2株,覆土埋严,浇水培土越冬。为提高产量,适当施农家肥。
1、病害:病害有褐斑病、立枯病、根腐病、灰霉病、锈病等,栽植前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浸泡后下种;病害发生初期可喷多菌灵、波尔多液、代森锌等防治,或挖掘全株烧毁。
2、虫害:虫害有红蜘蛛、蚜虫、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可人工捕杀或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