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三七片

三七片是由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经洗净、润透后切片、干燥制成的中药饮片。其保留了三七的原始药性,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证,以及跌打损伤、血滞胸腹刺痛等瘀血证。

中文名称

三七片

道地产区

主产于云南、广西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饮片名称

三七片

功效作用

功能

三七片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

主治

三七片主要用于治疗出血证,如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以及瘀血证,如血滞之胸腹刺痛、跌打损伤之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

在临床上,三七片常煎煮制成汤药服用,常规用量为3~9g;亦可研末吞服,一次1~3g。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不同,三七片的具体用量会存在个体差异,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规定的剂量使用本品。

注意事项

1、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规定的剂量和疗程用药,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更改用药疗程。

2、在使用三七片期间,若需同时使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切勿自行随意用药,以免药物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3、三七片具有活血的作用,孕妇应慎用。

4、阴虚血热之出血者不宜单独应用三七片。

5、在用药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进食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化学成分

三七片主要含四环三萜类成分,如人参皂苷Rb1、Rd、Re、Rg1、Rg2、Rh1,三七皂苷R1、R2、R3、R4、R6、R7,七叶胆苷,三七皂苷A、B、C、D、E、G、H、I、J等。尚含三七素、槲皮素及多糖等。

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三七片具有抗血栓形成、抗脑缺血、抗心肌损伤、抗心律失常、抗炎、改善学习记忆、抗疲劳等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三七片配白及:三七片化瘀止血,为治体内外出血诸证之佳品;白及收敛止血,为治肺胃出血证之要药。两药配伍,一散一收,祛瘀生新,止血作用增强,可用于各种出血之证,尤多用于咳血、吐血等肺胃出血之证。

2、三七片配丹参:三七片性温,活血散瘀,尤擅定痛;丹参性凉,凉血活血,通经止痛。两药配伍,相须为用,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作用增强,适用于血瘀诸痛证,尤宜于心脉瘀阻之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

3、三七片配当归:三七片化瘀止血,消肿定痛;当归养血活血,调经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其养血活血,祛瘀生新,调经止痛之功,适用于产后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所致的恶露不尽,少腹疼痛。

4、三七片配大黄:三七片化瘀消肿定痛,大黄泻火凉血解毒。两药配伍,共奏泻火凉血,散瘀消肿之效,用于热毒疮疡初起,红肿热痛者。

鉴别用药

生三七片需与熟三七片相鉴别。三七片生用化瘀止血、消肿定痛力强,凡瘀血性出血,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皆宜。熟三七片止血化瘀作用较弱,偏于补虚强壮,多用于虚损劳伤,气血不足者。

附注

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品质与疗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习称“筋条”)及根茎(习称“剪口”),干燥。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大小分开,淋水、润软,切极薄片,干燥。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

2、筋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

3、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绿色或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饮片性状

为薄片状,切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外皮灰褐色或灰黄色。气微,味苦回甜。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主根肉质,单生或簇生,纺锤形或圆锥形,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茎直立,近圆柱形,光滑无毛,绿色或带紫色。掌状复叶,3~4枚轮生于茎顶;小叶3~7,长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长5~15cm,宽2~5cm,边缘具细锯齿,两面脉上被疏刚毛。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15~30cm;花小,两性,淡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2。核果浆果状,近肾形,幼嫩时绿色,熟时红色;种子1~2枚,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道地产区

主产于云南、广西。

生长见习

喜散射光、温暖湿润的环境,忌烈日直射和严寒。要求整个生长季节空气相对湿度达到70%~90%,并且土壤有机质丰富,表土层疏松,肥沃,pH4.5~7,土壤含水量达20%~30%。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