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艾叶

艾叶,中药名。为菊科蒿属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霍乱转筋,带下,湿疹,疥癣,痔疮,痈疡。

中文名称

艾叶

拉丁文名

Artemisiae Argyi Folium

别名

医草、炙草

道地产区

山东、安徽、湖北、河北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

毒性

有小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医保类型

医保(艾叶、醋艾炭)

功效作用

功能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

主治

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霍乱转筋,带下,湿疹,疥癣,痔疮,痈疡。

用法用量

1、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或捣汁。

2、外用:适量,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或捣敷;或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不良反应

艾叶中的挥发油,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有毒成分,可引起皮肤黏膜灼热潮红。口服对胃肠可产生刺激性,吸收后发生中毒性黄疸性肝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导致惊厥。

注意事项

1、阴虚血热者慎服。

2、与镇静药、麻醉药同用时不宜剂量过大。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倍半萜类及黄酮类化合物等。

药理作用

艾叶具有止血、镇咳、平喘、镇痛、抗炎、抗菌等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经集注》:“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

2、《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

3、《新修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4、《食疗本草》:“(疗)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5、《日华子》:“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妇女崩漏、妊娠下血,配阿胶、当归、地黄等温经散寒,养血止血,如《金匮要略》胶艾汤;若冲任虚损,崩漏不止,可加炮姜、血余炭、陈棕炭等加强温经止血之功;若兼气虚不摄,还可加黄芪、党参、白术等以益气摄血;若肾虚胎动不安,则可加菟丝子、桑寄生、续断等以养血益肾安胎。

2、治中阳亏虚,统摄无权之吐血、衄血,《千金要方》用熟艾叶单味煎服,《金匮要略》柏叶汤则配干姜、柏叶同用,温中助阳兼止血;而属血热妄行之吐衄咯血,应以鲜艾叶配凉血止血之鲜生地、鲜荷叶、鲜柏叶同用,既能同奏止血之功,又能防止寒凉留瘀之弊,如《杨氏家藏方》四味丸。

3、治冲任虚寒,小腹冷痛,月经不调,日久不孕者,配香附、吴茱萸、当归、肉桂等,散寒止痛,养血调经,如《直指方》艾附暖宫丸;寒甚者还可与附子、干姜同用。

4、治产后感寒腹痛或老人脐腹冷痛,可用熟艾叶入布袋兜于脐部。

5、治阳虚寒盛或风寒湿邪所致的各种疼痛,将艾绒制成艾条、艾炷,点燃灸患处或穴位,具有温煦气血、透达经络作用。

6、治泻、带下属寒湿下注者,单用或配干姜煎服即效。伴腹胀腹痛者,可加配陈皮行气止痛兼以燥湿;吐下不止者,则可加肉豆蔻、诃子、龙骨等收敛止泻;霍乱转筋者须与木瓜、藿香、香薷等同用,散寒燥湿,舒筋缓急。

7、治妇女带下,配苍术、白术、当归内服或苦参、蛇床子、白芷等外洗以燥湿止痒。

8、治湿疹、疥癣、皮肤瘙痒、黄水疮等,可单味外用或与黄柏、花椒、防风等煎水熏洗,亦可配枯矾研末外敷。

相关配伍

1、艾叶配阿胶:艾叶辛温,能温经止血,暖宫助孕;阿胶甘品,能滋阴、补血、止血。两药配伍,相互为用,止血、安胎作用增强,适用于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过多,崩漏,胎漏。

2、艾叶配香附:艾叶功能温暖下焦而散寒止痛,香附长于疏肝解郁而调经止痛。两药配伍,可增强温经、行气止痛之功,适用于下焦虚寒气滞所导致的月经不调,痛经,或少腹冷痛,宫冷不孕,胎动不安等。

3、艾叶配苍术:艾叶能温经散寒,苍术能燥湿健脾。两药配伍,温经除湿之力增,适用于寒湿下注所导致的带下清稀,淋漓不止者。

鉴别用药

1、生艾叶、醋艾叶、艾叶炭:生艾叶芳香,可以入血,辛温可以散寒,善于理气血散风寒湿邪,多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皮肤湿疹瘙痒。醋艾叶温而不燥,并能增强逐寒止痛作用,多用于虚寒之证。炭药辛散之性大减,温经止血之力增强,多用于虚寒性出血证。

2、艾叶与苎麻根:二药均能止血安胎,用于出血、胎动不安。但苎麻根能清热凉血,用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紫癜属于热性出血者。艾叶长于温经止血,故虚寒性出血多用,尤以妇科崩漏下血者多用。此外,苎麻根还能清热利尿,解毒敛疮,适用于湿热下注,小便淋漓涩痛及痈肿疮毒,或毒蛇咬伤等。艾叶还能散寒止痛,多用于中下焦虚寒之证。

相关药品

保胎无忧片、滋肾育胎丸、保胎丸、洁尔阴泡腾片(洗液)、药艾条。

相关方剂

胶艾汤(《金匮要略》)、艾附暖宫丸(《仁斋直指方论》)、固经丸(《杨氏家藏方》)、艾叶汤(《圣惠方》)。

药膳食疗

艾叶止痛粥:

1、功效:此粥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效果,对于虚寒性体质所引发的痛经有益。

2、原材料:艾叶30克,糙米100克,红糖适量。

3、做法:艾叶略洗,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煮成浓汁后。去渣取汁备用。在艾叶汤中放入洗净的糙米,煮成稠粥后,再加入红糖。调味即成。

4、用法:每天1次,佐餐食用。

附注

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品质与疗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以叶片大、叶背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者为佳。

炮制方法

1、艾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2、艾叶炭:取净艾叶,置锅内,用中火炒至外表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略炒,取出晾透。

3、醋艾叶:取净艾叶,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艾叶100kg,用米醋15kg。

4、醋艾叶炭:取醋艾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炒干,取出凉透。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醋艾叶、醋艾叶炭密闭,置阴凉干燥处。艾叶炭、醋艾叶炭散热防复撚。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叶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以叶厚、色青、背面灰白色、绒毛多、质柔软、香气浓郁者为佳。

饮片性状

1、艾叶:同“药材性状”。

2、艾叶炭:呈不规则的碎片。表面焦黑色,多卷曲,破碎。清香,气淡。

3、醋艾叶:呈不规则的碎片。表面微黑色,偶见焦斑。气清香,略有醋香气。

4、醋艾叶炭:呈不规则的碎片。表面黑褐色。具有醋香气。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蒿属植物艾。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全株密被白色茸毛,中部以上或仅上部有开展及斜升的花序枝。叶互生,下部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长6-9cm,宽4-8cm,基部急狭或渐狭成短或稍长的柄,或稍扩大而成托叶状;叶片羽状或浅裂,侧裂片约2对,常楔形,中裂片又常三裂,裂片边缘有齿,上面被蛛丝状毛,有白色密或疏腺点,下面被白色或灰色密茸毛;上部叶渐小,三裂或不分裂,无柄。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复总状,长约3mm,直径2-3mm,花后下倾;总苞卵形;总苞片4-5层,边缘膜质,背面被绵毛;花带红色,多数,外层雌性,内层两性。瘦果常几达1mm,无毛。花期7-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道地产区

主产于山东、安徽、湖北、河北。

生长环境

生于荒地林缘。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栽培为宜。

繁殖方式

用分株繁殖。

栽培技术

3-4月挖掘株丛,分株栽种,按行株距33cm×33cm开穴,每穴栽3-4株,填土压实,浇水。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可结合收获后进行,一般在5、7、9月,施肥以人畜粪肥为主。栽培3-4年后,老株要重新栽种。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